科举平步青云路(37)
万一又要招兵役,自家多一个儿子没准就多一分留住香火的可能。
这都是临近京城的老百姓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人生经验,这时候,哪怕就算家里有个前头生的看不顺眼的,男人们也不会允许媳妇随便把人签了活契,就是怕自家最后一抹香火都保不住。
谁让这年头,下人不算人口算资源,没有土地没有独立户籍,甚至连姓氏都不配有,顶多签了活契的不能随意发卖打杀。若是和主家有亲戚关系的,也不过是多看顾两分。
真要是近亲或是有其他活路的,谁会抛下脸面给人低声下气当下人啊。都当了下人了,还想保留亲戚的颜面,想屁吃呢?人家又不是做慈善的。
人找不到,陈氏只能掏了银子让儿子去人口市场去挑。古代时候各地都有可能天灾人祸。尤其是新旧朝代更迭时期,人口价贱,一个长得好的伶俐些的男孩也就五两,女孩三两,到灾祸年间可能就几袋粮食就能换走。
而出手却能十几倍几十倍的赚回来,可谓是暴利。
当然,那种动辄几十里上百两的“上等货”肯定不会出现在这么个“穷乡僻壤”,都是直接运到江南或是京城那些富裕的大城市,卖给有特殊癖好和要求的达官贵族或是烟花柳巷的。能当做下人买卖的大多是用一两袋粮食换来的,没啥出头的手艺和特长,长得也平凡甚至可能丑陋,有的年纪还大,这样的往往只需要几两银子就能买到。
第22章
◎买人◎
沈锦是要挑人当书童的,最好是要找个年纪大一点的男孩,手脚勤快踏实肯干的,会洗衣做饭的更好。会运到这边来卖的一般都是农家过不下去才会卖儿卖女甚至自卖自身,这些活都是做惯了的,价格贵不到哪里去。
那么就得看买家自己的眼力,看能不能从一群差不多的里面挑中最合心意的来。
陈氏给了沈锦十两,让沈锦买了人后早点去签了契约,然后给人买套利索的衣服打扮齐整了再带回家看。因为大儿子还未回来,二儿媳还有孕总不能总是指使人家男人,就让沈青陪小儿子走了一趟。
清水镇没有人口市场,最近的人口市场在桃花县,除了有钱人家会找了人牙子到府里去挑选,其余想买人的都得去桃花县。
沈青在外走南闯北多年,人脉多,到了桃花县后只是去打听了一下就知道地方在哪了。
说是市场,其实只是在县里找个偏僻的角落,几个人牙子合租下这边一排的小院,院墙打通个小门,把找来的“货物”安置在各自租下的院子里,等人来挑。
这样的格局也是防止有“货物”私自逃跑,起到互相帮忙监视的作用,算是人牙子之间的不成文的“约定”。
因为“孝敬”过官员小吏,在本地运转多年的人牙子也多数有各自的人脉“通风报信”,根本不愁“货物”被衙门当成功绩压下,把他们抓起来,所以父子二人抵达时,里面的“老板”们竟一个个懒散的不行,还有几个伙同着吃酒打牌,过得有滋有味的。
“哎哟,生意来了!老板,是给小少爷找小厮的吧?”一个眼尖的男人一眼看到走进来的身家父子,从两人的打扮穿着,和身边小孩一身至少八成新,袖子边还带着讲究的青竹刺绣的书生长袍就能看出,不是来“倒卖”的同行,而是带着自家儿子来“涨见识”的父子俩。
是为了给小儿子买个书童小厮伺候的,这些家里有闲钱的文人家里就爱讲这个排场。
沈青淡然的点点头,他走的地方多,见多识广的,对眼前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沈锦虽说有点不习惯,但也知道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就得习惯这个世界的规矩,想改变规矩,就得让自己足够强大。
而不够强大的人,就只能随波逐流,就像这几个院里,一脸丧气的“货物”一样,看不到未来一点光亮。
“就像你所说,我是给我儿子找个小厮照顾他的。要求呢,至少在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能干活的,人得利索爱干净,会做家务手脚麻利的。你把人领过来,我儿子挑,他挑中谁就算。”
男人诧异的打量了一眼身边看着文文静静的小少爷,眼中划过一抹惊讶。这年头都是当父母的给儿子挑选下人,孩子年纪越小越是这样,生怕自家出息的儿子被个不学好的下人带坏。
这个当父亲的,怎么就这么心大呢?这小少爷,有八岁吗?就这么放心?
不过,这孩子长得真好,如果卖去京城,估计能卖个顶好的价钱。
男人眼中划过一抹贪婪,还未收好自己的小心思就看到刚还文静内向不言不语的小少爷抬起头来,一双清冷黝黑的眸子里毫无感情,仿佛在看死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