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卫霍当我爹,汉武帝追悔莫及/迷人的老祖宗都是我爹(汉)+番外(256)

作者:鸦瞳 阅读记录

太医令丞躬身:“此非神农家事。”

这话说得有意思,神农家事既是医术之事,动手术不是医士的事儿,难道是裁缝家的事儿?

卫无忧这是心中焦急,其实很清楚,太医能有这般想法,只是因为当年的医疗认知受限。

错不在一个医者。

可是,他也不想让霍去病为此买单。

疾病往往是观察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史的最好窗口。

从这种发展演变中,便能体悟出当前时代的社会环境、医疗技术、科技水平等等诸多方面的变迁。

很可惜的是,西汉王朝的医疗水平,事实上还处于一种完全混沌的萌芽状态。

在民间,开始出现专门性的为妇人看诊分娩接生的“乳舍”,像这样的公共医疗机构,直到唐朝才出现面向所有平民的医院——“病坊”。

在这种缓慢发展的历程中,也曾在东汉末年,出现过华佗这样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的外科手术,在那个战乱时代被神化;却也随着他的陨落,重新被人们当作谣传。

卫无忧对华佗到底是不是外科手术鼻祖并没有探究的兴趣。

他只知道,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后世,确确实实存在着外科手术学这门学科,并拯救无数人于危难之中。

既然如此,他就愿意相信华佗医术曾经存在过。

他只是短暂地出现过,惊艳了一时,却因为没有转化成公共技术,叫东汉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医疗水平都因此停滞甚至是倒退。

卫无忧深吸一口气,开口试图说服刘彻和两位阿父:“庄子上有酒精,可以防止感染;芙蕖也已经用猪和鸡练过许多次

手,现在八字缝合法都比江齐熟练了……至少,至少也去看看,确认情况好,把那东西取出来也就不用提心吊胆了。”

像这样的箭矢倒刺一直停在身体里,引起脓毒症或全身性感染的概率,可比动个小手术的感染概率要大多了。

在这个时代,败血症的下场唯有死。

卫无忧都急得不行了,太医令丞还要坚持己见:“陛下,《黄帝内经》有言‘八尺之士,死可解剖而视之’,这就说明……死尸才用于解剖,还请陛下与冠军侯慎重。”

卫小四气得想打他。

小家伙最近正好在学习《史记》。

他记得《扁鹊仓公列传》也提过“割皮解肌”“诀脉结筋”与“揲荒爪幕”等西汉已经切切实实存在的接近手术的医治方法。

这诀脉结筋,其实就是血管结扎和韧带处理;

而揲荒爪幕,则有些拉开胸腹膜和大网膜的意思。

卫无忧将这些一一讲给刘彻和霍去病他们听,最后又四两拨千斤道:“就比如说咱们大汉,宦官要去势,难道他们都是死尸吗?”

四喜在一旁幽幽:“陛下,仆可不是尸体。”

说完,还瞧了太医令丞一眼。

正准备张口继续反驳的太医令丞终于反应过来,垂头立在一边不说话了。

陛下没有阻止卫小公子,就证明,他也是希望将霍去病的伤情完全医治好,不要留下隐患的。

刘彻等他们都不说话了,终于开口问:“你怎么保证去病的安全?”

卫小四张了张口,开始在脑内总结起来。

现代医疗那一套是没法完全在这里应用的,水平赶不上。

但是,前人总有前人的智慧。

“比如说,我们为了防止伤口感染的概念,会等缝合伤口时,采用桑白皮来消炎。”

而隋朝的《诸病源候论》中的鸡脚缝合,也就是芙蕖一直练习的八字缝合法,也是缩短恢复期,保证手术安全的基本方法。

在这之上,伤口感染本来就具有一定的或然性。

至少,面对霍去病这种不动手术很有可能导致全身感染死亡的伤患,卫无忧觉得外科手术在大汉的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了,发展医学也不是一下子就异想天开,搞到什么开颅手术上去。

卫无忧的想法还是以急救为主。

而这种外科手术急救的最大受益人,自然就是大汉军队。

比方说,战场上刀枪无眼,将士们常有重伤后,肠子被敌军划拉出来的状况发生。而当下的大汉,面对这种伤情,能做的就只有等死。

而仅仅比西汉稍晚一些的东汉末年,相传华佗却可以将断开的肠子给对接到一起,缝合上塞回去。

这种手术,在后世被称为“肠吻合手术”。

当然,这种类型的手术,一般都会要求伤患肠子两头必须都袒露在外头,若是只有一头,那以大汉目前的医疗水平,压根儿没法进行施救。

因此,就算要进行外科手术,其实也不是什么类型都能救的。

除了手术类型比较挑剔,手术过程中,至少也要保持伤患处的局部麻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