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我在开封府搞内卷/[宋]我在开封府搞事业(389)
今日至于把苏子瞻送的书给看完了。
那个登徒子,作何送这样的书?
他就敢送。
里面写出的东西,夹带多少私货呢,真真的气人!
生气以后,又觉得有道理。
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做了女帝以后自然也可以呢。
汴京城就有不少的富太太们,年纪轻轻死了男人,而后开始养面首了,那日子过的可舒坦了。
虽说好些人听见这样的事迹都会嫌恶厌恶。
但是心里吧,指不定在羡慕呢。
那孟浪的小公子送她这个做什么?
王弗想着想着笑了起来。
总不能让她开开眼界吧!
不过,看完这本书,王弗的手不受控制,总想写点什么,这会儿大部分的话本子都是才子佳人,亦或者什么游记见闻,适合女子看的书,少之又少。
女子写出来的那就更少了。
这样的情况下,她觉得自己可以先写几本试试水。
……
金陵城里。
夜色降临,包拯带着包勉往附近的河畔走去,金陵城的秦淮河颇负盛名。
一行人坐在小舟上,欣赏夜间风景时,跟船夫说起话来。
话里的内容无非是土豆红薯,至于教育跟军事。
包拯并未说起,要知道,百姓了解的东西,也就自己的日常,若是问的太多,会引起人的警惕心,反受其乱。
“红薯是好东西啊,土豆也好,这会儿乡下的人,不愁饿死了,若是太饿借上两块红薯就能打发几日,如果生病那就没救了。”
船夫脸上带着笑。
如今的小太子真是好人。
如果不是小太子坚持要把红薯土豆推广出来,他们这些百姓,到了冬日里只能勒紧裤腰带,一日喝上一点稀饭,往床上一趟,等着来日的稀饭,至于吃白米饭谁舍得呢。
若是今日多吃两口,明日就是真的一口吃不到。
那样是会死人的。
去岁,家家户户都种植了一些红薯土豆,只要放在地窖里,封死的严实点,不让红薯土豆发芽,就能一直留着。
到了冬天,吃过热乎乎的烤红薯,红薯糊糊,还有土豆饼……
冬日里不再是稀汤稀饭。
夜里冻死的人也减少了不少。
包拯时不时点头。
从船上离开,瞧见巷子里有几个乞丐。
年纪尚幼,跟统统差不多高。
……
包拯看向公孙策。
公孙策朝着里面走去。
包大人长相不似常人,以往遇见事情需要打问,都是公孙策上。
这日虽然敷粉上妆,但是在这样的时候,都是公孙先生出手,此刻依旧应该是公孙先生出手。
公孙策走到巷子里。
蹲在地上跟几个小孩说了几句话。
而后从荷包里摸出几个钱,走回包拯身边时,脸上带着无奈。
那些孩子尚且年幼,还不会官话。
这样一来就询问不清楚。
公孙策跟包拯商量起对策来,以往出门,会有会当地话的人跟随,这次……
他们要将大宋每一处都走上一圈,所以在外头时间不短,带人,也没有办法带。
“我来!”包勉开口。
他也不会金陵本地的话。
尤其是,金陵城是一种语言,城郊是一种,再隔几个村子,又有几个字的语调不同,这还是金陵,若是继续往南,那边的语言会更复杂。
包勉自是不会的,但是他有攒着不少随机抽奖的机会。
奖池里有各地方言的汇总。
他只需要让统统帮他暗箱操作一下即可。
于是,汴京当地长大的少年包勉,变成一个会大宋各地语言的包勉。
他走到巷子里。
发现这边有四五个小孩。
其中最大的那个,身上带着伤口,脚背似乎被锋利的东西砍了一下,腐肉上露出骨头来。
若是不好好治疗,怕是这双脚都要保不住。
包勉从统统那里搜刮出好些零食。
送给其他的孩子。
那些孩子警惕的看着他。
包勉开口,就是纳西孩子熟悉的乡音。
这些人更是惊惧了。
如果不是有个脚背受伤的人拖累,这些孩子怕是早就跑了出去。
包勉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能降低这些人警惕。
既然这般如受惊之鸟一般,那定然是受到了天大委屈。
慢慢引导这些人开口,包勉哨向少年稚气的脸露出愤怒来,他走到包拯身边将这些孩子的话翻译一番。
原来,这是距离金陵城五十公里外的村里的小民。
那地放按理说应该种植一部分红薯的。
谁料,丝绸珍贵,上头的官员不给红薯土豆秧苗。
今日的红薯土豆跟前些年不一样,经过广泛的推广,加上朝廷明白的定价,根本就没有多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