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种田帮反派稳定边关(122)
分叉眉来此,主要承担一个向导的作用。
漠南的草原极为广袤,加上水草丰美的缘故, 大大小小的部落分布在此处,因部落本身的地盘意识,每个部落之间相隔甚远, 消息传播不便, 这点无疑为奇袭的成功提供了可能。
但草原的广阔也有其不利之处,没有长时间在这里生活过的人, 很难分清楚方向。如果连方向都分不清, 连部落都找不到, 所谓奇袭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因此, 向导的存在是极为有必要的,分叉眉的作用就在于此。
进入草原后, 一千塘骑散去,散布在四周警戒查探。
分叉眉在前引领,大军往左贤王本部疾驰行去。
尽管一路上尽量找人少的路绕行了,可多少还是会碰到几个小部族。
对于不影响大局的小部族,燕景云是不放在心上的,只让人通知援军,注意那些小部族动向即可。他的重点主要放在左贤王部本部和领地内的其他两个大部族上。
有意思的是,他不在意小部族,可小部族却颇为在意他。
当骑兵从远处疾行而过,远远看到的小部落人在反应过来后,甚至会骑上族内最快的马来追他们。
塘骑注意到这一奇怪的举动后,上报给燕景云。
燕景云想了想,让大军修整一刻钟,他顺道见了追来的小部落首领。
小部落的首领一路追来,好不容易见到燕景云,对方一身银光寒甲,冷意与杀意并存,四周是行动有素的将士,他心中怯意愈甚,但想着自己的族人,还是强忍心脏传来的颤巍,用磕磕巴巴大周官话问道:
“你们是周人吗?是要对匈奴用兵了吗?我给你们引路,帮你们照料马匹,我的部族能否迁到关内?能否和周人互市?”
因为匈奴的不安定,大周的盐铁茶叶等生活必需品向来是禁止对匈奴交易的,而这些东西匈奴本身并不生产,在两方关系愈发紧张的情况下,大部族还能有途径弄到手,可小部族真的是毫无办法。
以前还能指着那些看重利益的商人私运货物过来宰他们一笔,可现在这种人也越来越少了。他们部族迁移了好几次,不是为了寻找水源,而是为找到那些手里有盐的商人。
他偶尔也会想,一直这样下去,还不如投向大周,他们的关内也有草原可以放牧,更重要的是,能买到必要的盐和茶叶。
就在今天,老天回应了他,把机会塞到了他手里……
对于他提出的照料马匹的请求,确实有用,但是燕景云不可能当即答应。
对匈奴人他有一种本能的防备,不可能让只见过一面的人去碰他们的战马。
另外,长距离突袭基本上都是一人三马的配置,换马不换人。因为西北军的战马数量有限,他们此行有部分人并未达到这个要求,但只要一场突袭成功,战马的缺额必然会得到补充。
因而,燕景云只说需要考虑,让他暂且带着族人去为后方的援军领路。
之所以让他与援军待在一起,一方面考虑到之后会有牛羊之类的战利品,援军中有放牧经验的人不多。
另一方面,一旦他们遇到突发情况,前去追击敌人,后方援军在不熟悉路况的情况下,很难及时支援,因而,就需要他们的帮助。
且援军能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确保他们不会动什么手脚。
一刻钟后,小首领离开,大股骑兵往既定的方向压去。
没有一个匈奴人猜到,燕景云会亲自领兵千里突袭,即使是刚刚见过他的小部族首领,也未能知晓他的身份。
当一天中,处于正常的时段升起的炊烟,谁又能想得到那是硝烟呢?
突袭的第一战赢得无比顺利,从瞭台代表警戒的哨声响起,到一切尘埃落定,前后不到两个时辰,左贤王本部不复存在,曾高悬于上代表左贤王身份的旗帜如今被利刃划成破布片状踩在脚下,多看一眼都嫌耽误时间。
当然与左贤王带走了族内的大部分兵力也有关,其他人投降的被关押,反抗的就地格杀,普通牧民暂时被禁止外出走动,等待援军过来交接。
骑兵们暂作修整,顺道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战马可以用。
当晚,天色稍暗之时,大军再度出动,之后的两天一夜里,先后兵袭其他两大部族,全战全胜。
花在战斗上的时间甚至不如赶路的时间久。
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一切的阴谋诡计都是无用功,以力破智,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