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792)

作者:白云上 阅读记录

乖仔一听这声音就不得了了,好像寻到了遗失多年的兄弟,眼睛冒着光,仰着头跟赵哥儿说:“爹爹,乖仔想去看鸡鸡,阔以吗?”

他最爱看母鸡了。

以前在小河村,村长送了一只,都是他负责喂的,一天一个蛋下给他,乖仔可喜欢了,不过后头带到了源州,大概是水土不服了,就没怎么下蛋,喂的米糠也不吃,越养越瘦,赵哥儿就把它宰了,原以为乖仔会伤心,结果他吃得香喷喷。

这会鸡笼旁边还蹲着三个小孩,是老王头的孙子。

赵哥儿让他去了。

乖仔冲过去,到了近前绞着手指,小声问:“我阔以看你们家滴鸡鸡吗?”

三个孩子有点拘谨的点点头。

乖仔跟着他们蹲一起,那鸡笼下头的鸡粪好些天没扫了,远一些儿倒是闻不着什么味,到笼子边就能闻到了,老王头大儿媳原先还怕乖仔会呕,结果人跟没闻到味一样。

石哥儿正拿着一片黄菜叶喂鸡玩,可举了半天,那两母鸡却是没过来啄,见乖仔还在一旁看,有些紧张,大喘着气,说:“它们以前最喜欢吃菜,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不吃了。”

乖仔朝他伸手:“系你喂滴姿势不对,你给乖仔喂一下,乖仔教你。”

张泉几人候在院子外头没进去,这会听了这话都好笑。

喂鸡还有姿势?

不是撒一把米糠扔几片菜叶就行了?

他们靠到围墙边,想看看他怎么整。

乖仔接过菜叶,从两木棍间隙中伸进去,然后小屁股朝天撅起来,往左边一扭,嘴里学着母鸡叫:“咕咕咕······”,再往右边一扭:“咕咕咕······”

那两母鸡竟是从笼子另一边过来了。

张泉是目瞪口呆。

赵哥儿和方子晨随老王头进了堂屋里,赵哥儿不放心,临进门前往鸡笼那边看了一眼,结果就看见四个撅在半空的圆乎乎的屁股蛋。

端上来的水放了糖,但应该是镇上卖的粗糖,有些甜,却又有些苦,蔗糖熬焦了一样。

一村之长,家里瞧着也没怎么好,但胜在干净。

方子晨问的多是琐事,老王头以为他爱听这些,就絮絮叨叨,说他家有二十三亩田,每年都种红薯,一年能收几千斤,若是省着点吃,倒也能吃上一年,但每年要往上交一半,他有老伴,下头三个儿子,两个儿媳,四个小孙子,交完税就不够吃了。

红薯洗干净煮烂了,再混着野菜,五六个每次也能煮一大锅。

“我家还算得好,地多,勤快些伺候,也能有口吃的,像老丘家就不行了,地少啊,家里人又多,上月他老伴走了。”

老王头叹了口气,又补充。

“人是饿死的。”

那老婆子冬日里为了给家里人省口粮,顿顿就只吃一点,还撒着谎说自己刚出锅就在厨房吃了,后头饿晕在厨房里,腊月里又冷,家里也没啥补的,老丘借了银子去镇上买了半斤大白米回来熬给她,她是啥子都不愿吃,说浪费那银子干什么?她老了,顿顿的吃不饱也没有力,做不了什么活儿,活着也是拖累。

若是不走这一趟,有谁跟方子晨说这话儿,他一定觉得夸张。

可不说生产力不行的古代,就是近代,不也是有人啃过树根饿死过?

路有冻死骨,易子而食这种事儿,向来都不是说假。

“每年到了冬天,家里粮食紧张了,又冷,村里总是死人。”村长说。

方子晨沉默了半响,声音有些闷沉的道:“别的村也是这种情况吗?”

“我们荣和村,荣兴村,下平村,方牛村······”村长掰着手连说了几个村名:“我们这些村情况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再远一些我就不晓得了,以前还好一点,种的勉强够填饱肚子,后来······”他说到这里就不敢再说了,但也能懂。

后来知府不做人,赋税重了,种出来的东西得交一半,不然省一点吃,还能拿些去镇上卖,换点银子,买些油盐,冬天冷了,能扯些布,买些棉。

“之前县令要政绩,我们村里人去的多了,还要挨罚。”

前年荣和村死了十二人,三个没满月的孩子,一个汉子,一个夫郎,两个妇人,剩下的全是老人。

不是全饿死的,有几人是受了寒,吃不起药才去的。

县令大发雷霆,让衙差将他们几个村长喊去,骂了一顿。

吃不饱就买粮啊!

受寒了就买药,这都不懂?

这谁不晓得?

可银子哪里来?地里种的都不够吃,到镇上帮人做活儿,一天几个铜板拿回来了也不敢花,得存着,因为后头要交人头税。

外边大家不晓得是个什么情况,以前汉子十四,姑娘哥儿十五方需缴纳这人头税,可前头县令来了没过两年,就改了,说人头税人头税,那就是按人头数的,管你几多岁,官差下来收税当天,产妇孩子生到一半,头刚从产道出来,有脑袋的都得交,好,这个也得算一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