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577)

作者:白云上 阅读记录

赵哥儿伸出手臂抱住他的腰,嘟囔着,有些愁的道:“夫君,儿子以后怎么办啊?”

方子晨想了想,也觉得难搞了。

他趴在赵哥儿脖颈边,侧头盯着乖仔看,乖仔两手放在脑袋旁,柔顺的头发披散着,一点男孩的样都没有,软软糯糯的,跟个小哥儿一样,不过方子晨给他洗过澡,手臂他是仔仔细细的来回看过了,他家这个,是个正统的小男子汉无疑。

乖仔若是调皮一些,野一些,他被打了方子晨都不至于这么心疼,可能还要放两串鞭炮庆祝一下,可偏偏这孩子软乎乎的,见着他总父亲父亲一声叠着一声的喊,有点好吃的,都会想着他和赵哥儿,以前还在村里,有人送他个黄瓜,他都会分了一半给赵哥儿,然后另一半放兜里,迫不及待的蹲在村口等他,他回来了,他然后献宝一样,把黄瓜使劲擦干净了,递给他。

他越懂事,越孝顺,只受点欺负,方子晨都能心疼得紧。

他以前若是混道上的,孔夫子现在可能已经同他列祖列宗团聚了。

方子晨伸出一只手,轻轻戳了一下乖仔,又蹭了赵哥儿一下,半响后似下了决心,说:“我教,不找书院了。”

找书院找夫子这事儿都找得他烦死了,之前送乖仔去了吴老那,听吴老说吴佳怡和吴佳乐不止学那琴棋书画,还在课室跟着学,他回家见着小风和娇娇,便也想着给他们找个夫子或嬷嬷。

别人家孩子有的,他家的也得有,不求他们学的有多好,只求扫个盲知些礼数就行,结果一出去打听,可能见着他穿的好,那人还搭着他肩膀,道:“哥儿姑娘读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嫁到别人家去,兄弟,你有那银子,还不如的再娶个小的,让他给你生个带把的呢!”

这话把方子晨气得够呛,怼道:“那你活那么久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埋土里。”

后头他寻了几天,人不是喊价高的离谱,就是不愿来。

像吴老能请得人,除了给的银子多之外,他‘位高权重’,人卖他面子。

方子晨实在是懒得再找了。

教孩子又不是奶孩子,他来也行啊。

赵哥儿缓缓道:“可是这月底你就要回书院了。”

方子晨坐了起来,挠了一下头:“我可以把孩子一起带去啊!”

“可以吗?”赵哥儿也坐了起来,拉了被子盖住方子晨的脚,他是没进过书院不假,但他也不是什么事儿都不懂,他就没见过谁带着孩子一起去求学的。

“可以的吧!”方子晨说:“那书院是吴老头开的,不行我找他去,面对优秀的人才,总是要有些特例。”

赵哥儿还是愁眉不展:“那会不会影响你啊?”

当初就是怕着影响方子晨,他才想着给孩子找家书院。

作者有话要说:

小可耐们,真是对不住,晚了些(^▽^)

正常都是两更的!加更会说滴!

第277章

方子晨无所谓的摆摆手:“不会,我有分寸的。”

这话他说的信誓旦旦,但心里也有点没底。毕竟乡试可不是开玩笑的。

以他目前的实力,能考上,但名次一定不会太好。

乡试有多难,看整个扶安镇和底下大大小小差不多几十个村落,除安和书院院长外,一个举人爷都没有,就晓得了,而且,乡试为何定为三年一次?

一是因为科举考试性质不同,其选拔的是官员,不是每年都需要那么多官员。

而且古代选官途径很多,并非完全靠科举,还有许多其他选拔人才的方法。

比如国子监,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是古代官员重要的孵化器,但里头大部分只有七品以上官员子弟才可入学,少部分是一些特别出众的英才,招生名额也不多。

除了国子监,还有从属于国子监的太学,这里也出人才。

还有举荐制度,就是推选人才,使埋没的人才得以重见天日。

每个人都想着鱼跃龙门,因此每年参考的学子犹如过江之鲫,朝廷不需要太多的官员,但又不可能下令不许人科考。为求制衡,只能加大卷子的难度。

因此,乡试就成了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级考试。

而且,乡试如果一年一次,以古代的生产力,难以组织和管理大流量的“科考群体”。

生产力受限,是古代科举考试三年一次最重要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组织管理能力跟不上,朝廷与学子们都难以应付一年一度的大型科举考试。

其次,科举考试的时间跨度太长。乡试一般在当年9月进行,称“秋闱”;会试一般在次年2月考,乡试与会试之间相隔六七个月,这六七个月都是古代学子们的“高考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