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爹妈穿七零(472)
许家茂给他俩传授经验,“可以一次性多进一些,京城下面那些公社的高中,一人买一本不行,一个学校买一套还不行吗?还有军子你家不是有亲戚在外地?这资料现在只有京城有,进一批送到外地,肯定好卖。还能跟你亲戚合作,你把书寄过去,他在那边收……”
在苏长河安排经销商的时候,梁校长也在和其他校长联系感情:《金牌习题》出拔高版、拓展版了,要不要啊?
其他校长:三中能有这么好?不信!
梁校长:你们对三中的误解太深了,三中一直是一所有格局的学校,大家都是为国家培养学生,个别学校的得失算什么?我们学校追求的是全体学生的进步!
其他校长就两个字:呵呵。
梁校长:咳咳,当然,我们学校也是有要求的……
有要求听起来还真实一点。
梁校长:我们把资料都分享出来了,你们学校的那些试卷啊练习啊,是不是也给我们看看?
其他校长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梁校长好脾气地说:“你们要是不信,我们可以先给出半册,你们可以试阅一下嘛。”
其他校长矜持道:“我们考虑考虑。”
拿到三中给的试阅题,其他学校的校长就让老师研究研究,看看三中这题质量如何。
等老师们仔细研究过,其他学校最终还是答应了梁校长的要求。
挂了电话,梁校长偷乐:《金牌习题》卖出去了,还换来了其他学校的学习资料,不错不错,这买卖划算!
拔高版和拓展版的习题册第一批印了一千份,不到一周时间,就全卖完了。三中及京城其他高中包圆了其中的一半,剩下的五百份,书店一百份,三个经销商分了剩下的四百份。
同时,他们还承包了基础版的两百份。
北省、沪市等地方突然出现一套高中复习资料,据说分为基础版、拔高版、拓展版,是一整套让学生按阶段取得进步的练习题。
据说还是从京城传来的,京城的高中生都在用。
北省、沪市等地方的学生听说了,对这套复习资料很好奇,有人买到一本,拿回来试着做了做,发现真的有效,题型多变,有很多平时都没见过。
做过的人评价好,没做过的人心里就着急了,万一别人做到高考类似的题目,自己没做到,不就亏大了吗?
没做过的人就问买到书的人从哪儿买的,有人就说是在哪儿哪儿买到的。
说了也没用,书早卖完了。
谭国富三人去的是不同地方,相当于三个城市分四百份,其中基础版还只有两百份。
而像沪市或者省城的高中一般规模都比较大,一个学校一个年纪起码有一百多个学生,一个城市至少也有三四个高中。
这么点书,跟泥牛入海差不多。
这还只是其中三个城市,他们仨还没往远处跑呢。
回京城一路上,谭国富都没敢睡觉,他的身体疲惫,但精神却格外亢奋!
他回到家里,借口累了要睡觉,把门窗关好,窗帘拉上,才从裤腰里面掏出缠在腰上的布包。
谭国富坐在床上,一张一张地数钱,嘴里不由自主发出嘿嘿笑声:“四百……七百……一千一……”
他这一趟,刨除成本、路费、住宿、吃喝,竟然挣了四百三十二块钱!
比他以前小打小闹挣得可多了去了!
果然这门生意能干,当初自己答应,真是太明智了!
另一边徐军和陆学民算完账后,两个人都傻了。
他俩手里的本钱不够多,进的货没有谭国富多,即便如此,两人也一个挣了两百二,一个挣了一百九。
这可是纯利润啊,也就是说,最后进他们口袋的就是这么多钱!
徐军在焦化厂上了多少年班?五六年了,他的工资才多少?三十二块五毛,这一趟就挣了他半年多工资。
陆学民更诧异,他下乡时,一年生产队也分不到几个钱,他往往还要淘换粮食,寄给他奶奶,手里就更没钱了。
回到城里后,在废品站挣的也只是小钱,人家卖废品的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回回都让他捡漏。至于修自行车,一个星期能修一辆就不错了,平日里也就给自行车打打气,打一次气才五分钱。
可以说,陆学民这么多年家底都没这么多钱!
他数了又数,都感觉有点不真实,他一下子就……就挣了这么多钱?
奶奶下个月、下下个月,甚至一年的药都有着落了?
再跑几趟,家里欠的债也能还清了?
许家茂听说了,比自己挣了钱还开心:“我说了吧?跟着我们厂长干,有肉吃!”
徐军、陆学民认同地点头,他们对那位苏厂长真是心悦诚服了,同时心里还有一股感激之情,这个活并不是非他们不可,对苏厂长来说,不管用谁都可以,对他们来说,这个机会却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