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番外(647)

作者:花期迟迟 阅读记录

村长高兴的点头,“好,这样就好,已经很丰厚了。憋闷在村里,日子安逸,也没什么出息。跟着你们家里出去见见世面,可是多少银子都换不来的好机会。”

“不,是我们家里该谢谢乡亲们帮衬。”李老太赶紧摆手,真心说道:“这食堂是事关学子和先生们入口饭菜的大事,若是有一点儿差池,咱们这良心都过不去。

“外人就是再好,也没有咱们这些一起拼命熬到如今的乡亲们更踏实、更可靠的。”

“对,这话说得太对了。”赵叔点头附和,提议道:“菜地那边,若是人手不够,我们六个老家伙随时都能去搭把手儿。”

至此,这事就算定了下来。

村长晚上回去,扒拉着手指头,把村里人手都盘算了一遍。

最后定了一家四口去照管菜地,这家家主叫吴老九,和吴三婶子一家同姓,实际却没什么血缘关系。

但当初大旱时候,因为李家有水井,为活命才投靠到村里。

后来一起逃荒,一起拼命,走到了如今。

这一家子同吴三叔连了宗,平日当亲兄弟处着,走动也频繁。

吴老九两口子都是憨厚本分的人,干活儿从来不偷懒,家里还有个五十岁的老爹和十岁的小闺女。

这般去了洛安,两口子干活儿顶用,吴老爹打更值夜,小丫头也能随时搭把手。

于是,第二日早晨,村长就把吴家四口、孙家和大壮家都聚在一起,说了去洛安的差事。

众人都很高兴,立刻答应下来。

别的不说,只看吴三婶子和吴三叔,跟着李老三夫妻才多久啊,吃得好穿得好,而且行事说话都长进太多了,绝对比窝在村里要出息。

听说去年除了村里的分红,食铺那边还给了十两银子的分红呢。

他们只要干活儿不偷懒,忠心不二,以后的日子肯定错不了!

三家人很是高兴,回家就忙着拾掇。

村里各家比邻而居,山墙都是共用,根本就没有秘密可言。

很快,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事了。

有人羡慕,有人好奇,更有人跑去问村长,他们也想去洛安。

结果村长挥着烟袋锅儿撵人,“都急什么!日子越来越好,以后需要你们出力的地方多了,还怕没你们的位置啊?!都给我好好干活儿,谁干的好,下次就优先安排谁。”

村人们被喷了一头口水,仔细想想,也是这么回事。

只要抱紧了李家这根儿粗大腿,机会还很多。

李老三的小食铺,能变成书院的大食堂。

那李大老爷的酒楼铺子也能越开越多!

泉州的小船队,也能变成大船队!

到时候肯定需要在村里再找人手,兴许那时候的差事比食堂的差事更好呢?!

于是,村里闹了一日总算安静下来。

李老太见此,也是抓紧收拾行李,赶赴洛安。

家里的马车不够,又在城里雇了两辆。

日上三竿时候,众人就出发了。

佳音可是高兴坏了,因为这一去最少六七日,她就不用学规矩和女红了!

先前被淘气小子们打击了,脑子犯抽,发愤图强了几日,暴露了自己的老底儿,被何嬷嬷和蕙娘都知道了她的“早慧”。

以后再想装傻、想摸鱼都不容易了,哎……

幸好,她还有奶奶这个好搭档,直接带着她“逃课”了!

佳音趴在打开的车窗上,春风轻柔,吹在脸上舒服极了。

远处的田野里,有农人在辛勤的奔波。

春日种下良种,用汗水浇灌,秋日时候才能心安理得的拥抱丰收。

路上不时有马车错身而过,不知是不是车里人也在赏春光,马蹄同样带了三分懒散。

洛安小镇里,李老三和赵玉茹果然已经忙的脚不沾地了,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突然见到老娘带人早早赶来,两口子感激的差点儿红了眼圈儿。

老娘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不接受反驳!

第464章 万事开头难

“娘,您怎么来的这么快?我们还想让家欢捎信儿回去,让娘早点过来坐镇呢!我们实在是忙不过来,哪里想到,娘把人手都找好了。”赵玉茹抱了婆婆的胳膊,像对亲娘一样依赖的说道。

李老三没说什么,但也是长松一口气,脸上带了笑。

新买的田里要栽菜苗,要浇水,他忙不过来,就在附近雇了两个人。

结果他还要时刻给看着,甚至还要带着这俩人干活儿,否则他们就偷懒,真是糟心还挨累。

食堂那边也是两三年没打扫了,脏的不成样子,要想投入使用,需要先彻底大清洗一下。

原本食堂的那几个人手,都是书院先生的亲戚,甚至还有院长的同族,不好撵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