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君来自未来(466)

可即便如此,识字的人多了也是好事。

黎青执说了很多。

他不确定自己说的这些能不能实现,但只是说一说,又没有什么关系!

最后能不能实行,张巡抚可以自行判断。

就像常端那边……他将自己在现代的时候了解到的酒楼相关的一些知识都写了下来给常端送去,但最后要不要用,看常端。

张巡抚出口询问,是因为他觉得黎青执的想法与众不同,想让黎青执给他一些意见建议。

结果……黎青执说的这些,出乎了他的意料。

这些建议都非常好,最大的问题,是雇百姓修路、培养大夫、建学堂什么的都需要钱。

就在张巡抚纠结的时候,黎青执问:“大人,您知道晒盐吗?”

江安省是沿海城市,崇城县虽然不靠海,但离海边不远。

因为这个原因,崇城县的盐价不算贵,十文上下就能买一斤,再加上可以买咸鱼什么的补充盐分,这里的老百姓不缺盐。

但跟现代比……这时候的盐价真的很贵!

黎青执了解过这个时代的人是怎么制盐的,然后就发现……江安省的盐场依然在煮盐。

煮盐需要很多燃料,成本很高,要是能换成晒盐……到时候不仅产盐量会上升,盐场还能赚更多的钱。

盐一直掌握在朝廷手上,黎青执知道自己不可能用这法子挣钱,干脆就将之告诉了张巡抚。

要是能改变产盐方式不再煮盐,那他就是拯救了一片森林!

要是盐价能有所下降,对老百姓来说更是天大的好事。

张巡抚听到后来,长叹了一声:“子霄,我给你改了两篇策论,想将之送去《安江文集》,让他们刊登你的文章,可现在……你若是将你讲的这些若是给《安江文集》寄去,一定会被录用。”

“《安江文集》?”黎青执觉得这名字有点熟。

张巡抚给他讲解了一番。

黎青执立刻就想起来了。

他在李秀才那边看书的时候,曾听人说,有些文章是从《安江文集》里誊抄来的。

他确实可以试试给《安江文集》投稿,并以此扬名。

这年头的读书人很重视名声,也需要扬名。

不过他要注意一点,写东西的时候不能犯了忌讳。

第143章 吃惊

黎青执这天下午没有去李秀才那里读书。

他跟张巡抚, 有太多的话要聊。

对大齐,黎青执算不得多了解,毕竟他来到这个世界也就一年。

但他上辈子经历过不少事情, 还看过不少历史书,自然能给出一些建议。

张巡抚很欣赏黎青执, 他拿出来的路上,他修改过的两篇黎青执的策论, 跟黎青执讲解了一下。

黎青执发现, 张巡抚给他修改过的策论,确实更符合这时候的人的阅读喜好。

他以后有什么想法, 可以先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之写出来, 列个一二三四五,再用这时候的人惯常使用的策论的写法将之整理好, 然后宣扬出去。

前者他其实不写,直接在自己的脑海里打草稿都行,但写下来的话……将来可以寄给张巡抚。

“张大人认识《安江文集》的编撰者?”黎青执问。

张巡抚道:“认识,他与我有些交情。”

《安江文集》主要的编撰者,就是安江书院的山长, 那个辞官还乡教书育人的大儒,姓方。

方山长是因为先帝过于宠爱当时的皇贵妃, 并因此做出许多荒唐事,这才辞官的,而他辞官的时候, 张巡抚初入官场。

因为种种原因, 两人认识了, 关系还不错,只是这件事知道的人并不多。

不过黎青执可以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张巡抚将之告诉了黎青执, 还道:“子霄,你若是有合适的文章,可以转交给我,我再转交给他。”

黎青执虽然拿了县试府试两个案首,但放眼整个大齐,实在有点不够看。

他若是自己将稿件寄过去,兴许都到不了方山长手上。

但由他转交,情况就不一样了。

黎青执也知道这个道理,当即道:“多谢张大人。”

哪怕是现代,也多的是关系户,更不要这个时代了。

他毫无背景,也没有名气,直接投稿多半会被拒绝,张巡抚是为了他好。

黎青执看了看张巡抚帮他修改过的两份稿件,道:“大人,这两份策论我今天晚上誊抄一遍,明日给您。”

张巡抚道:“这策论不着急,今天晚上,我想让你陪我逛一逛崇城县的灯会。”

“好。”黎青执笑着答应。

两人正说话,常瞻回来了。

张巡抚跟黎青执在楼上说话,而他带来的两个护卫一直在楼下休息。

这两人常瞻是认识的,他见到之后很是惊喜,上楼来找张巡抚:“张巡抚,您来了?”

决绝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