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二代战神皇帝成长史(198)

作者:菌行 阅读记录

而吕瑛可是身怀SSR级艺术细胞,他能欣赏百姓的艺术是很正常的吧?

飞雨唱累了,那叫乌鸦的汉子又出去耍杂戏,吕瑛也喜欢看。

有时秋瑜也挺理解为何忠于永康帝的臣子那么多,尤其是一些出身贫寒的官员,对秦湛瑛几乎是死忠。

打个比方,某人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底层出身好不容易搏出来的官吏,虽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挤进了官僚团体,却还是有些下里巴人的习惯改不了,因而被同僚排挤和看不起。

就在此时,一个出身尊贵到极点、天生神异、文治武功点满的君王看到了这位官吏的才华,将他提拔起来,鼓励他好好干,干得好给加工资,如果官吏太拼命还会关心他的身体,等官吏放了假,偷偷避开同僚去看民间小戏时,就看到自己敬仰的君王站在人群中。

这位君王用人不看出身,对艺术不分高低贵贱都能欣赏,下里巴人的乡村调也能跟着哼,他不鄙视底层出身的人,甚至能和他们吃一锅面条,对他们和对那些王公贵族差不多,谁有能力他用谁。

秋瑜:我要是古人,我也觉得这是天降圣君。

秦湛瑛的魅力是通过那些被篡改的史书的边边角角也能感受到的,秋瑜上辈子为了参加“哪个武宗更强”的辩论赛研究过这位君王,就觉得瑛哥真是挺好一人。

飞云搬了小桌过来,秋瑜给吕瑛夹了面,舀面汤时刻意将汤表层的葱花捞了大半倒吕瑛碗里。

瑛瑛口味重,爱葱姜蒜和辣椒的味儿,这种切得碎碎的葱花搭配酱油、猪油,香气浓得很,是他的最爱。

吕瑛接过面碗,先喝了一口汤,就对秋瑜笑得眉眼弯弯,可爱得不得了!

秋瑜也端了一碗面坐在他边上,听到孩子含含糊糊地说:“瑜哥哥,我要蒜。”

“好,给你扒。”

这孩子的饮食习惯也挺亲民的,他一叫哥,秋瑜就心甘情愿地给他做扒蒜小哥。

正所谓一口面一口蒜,给个神仙都不换,秋瑜和吕瑛一起瞌生蒜,也不怕一口味儿熏人,反正他们离彼此最近,要熏也是先熏小伙伴。

秋瑜又想起来,永康年间涌现出了许多书籍,诗集词集比例较小,流传后世的民间戏剧多(其中不少都被翻拍电视剧了,就是质量不一),最多的还是工具书。

比如将天文历修正得更方便农人使用,再有就是农事、财务、练兵等讲解,还有对南北百姓的饮食衣着的记录、不同民族的风俗等……这些应该都是瑛哥治国时会参考的“工具书”。

而工部与兵部联合修的几部书,对于战争工事、战壕修建的考量,以及其中的战术战略思维,则有不少已经逼近近现代水准,只是局限于时代才没能更进一步,疑似瑛哥插了一手。

但在这么多永康一朝出来的书籍里,几乎没有任何人说瑛哥脾气坏,只有一部叫《永康军记》的书里说过这么一句话“武宗性烈,不容国体受辱,北孟哲雅布王部落因而覆灭。”

瑛哥脾气上来的时候,危险性会拉满,然后杀光某部落所有高过小麦的男丁。

虽然这事瑛哥也就干过两回,但撞他刀口上的那两个部落却因此青史留名,成了秦湛瑛性格暴虐的铁证,永康朝结束后,所有史书都揪着秦湛瑛屠杀这两个部落的事,指摘他过于嗜杀。

反正骂秦湛瑛的汉人史官肯定不在乎这两个部落在被南禹赶出中原时屠了两个城的汉人、烧毁了这两座城池啦。

而秦湛瑛后来命人重建两座城市,在城中为亡者立碑,记录人间曾有这些普通而坚强的人来过,亲征草原时又为碑上的人们报了血仇。

鉴于秋瑜如今是禹人,作为禹人,他在瑛哥为遇害禹人报仇这件事上站瑛瑛。

写《永康军记》的史官在历史上无具体记载,只说是瑛哥身边的书记官,姓王,追随君主一路从琼崖岛打到了西伯利亚,不过瑛哥去世后,这人也就销声匿迹了,但在这位史官留下的书中,秦湛瑛也是爱护属下、亲和鲜活的形象。

天黑了,室内升起火盆,吕瑛又起身,去问那些没生病的、躲在这避台风的灾民,这阵子城内状况如何,他们怎么避到此处,灾后可想好如何重建家园,继续生活。

火光映在墙上,映在妈祖娘娘慈悲的面容上,映在雨神平静的蛙脸上,也映在吕瑛的眼中。

他先前怒斥那些受了秋瑜恩惠却不思报答的人,这会儿说话的语调却是平和的,有些灾民说话颠三倒四,他也不急,引导对方回答问题。

看来吃饱以后,这孩子疲惫下降,血压血糖回升,耐心就回来了。

被义气堡在雨神庙闹了一通,南禹那黑暗污秽的世道越发压得秋瑜喘不过气来,可吕瑛一来,那些黑暗就散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