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家的二儿子,也要赶一辆马车跟着去。
就算张大爷去不了,也得派个他的人去一趟。
三辆马车,六百斤粮食,一辆马车二百斤,在这个时代,算是很大的负重了。
极限负重是三百斤,但是那样太费劲了,故而一辆车二百斤粮食足够了。
但是张大爷又派了五个人,五辆马车。
其中,三辆马车拉的是草料,喂马的草料。
两辆马车上,装的是他们带着的行李卷,一些蓑衣斗笠和赶路的干粮。
温润看了一眼,大家的干粮都是一些炒米,饭团子等等方便携带的东西,这个时候没有什么防腐剂的,除了一些干粮之外,还有就是一些路菜。
在这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人们会携带长期储存的食物,人们统称为路菜。
他们这的人弄点卤味和酱料就上路了,这个时候春暖花开,一些野菜也都冒了出来,路上采点,用开水焯一下,放点盐巴调味料,就能当个菜吃了。
而温润家里呢?
知道他要出远门,知道他要去大营看王珺。
故而准备了一车的东西,以及半车的食物。
食物很简单,一袋子的白米,半袋子猪肉脯,这东西能长时间放置。
另外还有各色卤味,卤牛肉啊,百草鸡啊,这些卤味都是肉类且不说,又都是放了大盐的东西,吃饭的时候,不用另外放盐就能吃。
这也是为了方便。
还带了十几条腊肉,二十几条腊肠。
路上吃,就怕不够。
还带了一些给王珺的东西,吃喝穿戴都有。
温润甚至带了一些银票,碎银子,以及两块金子。
安抚好了家里的孩子们,温润在一大早吃过了早饭之后,拉着东西,甚至在他的车厢里还放了两大桶的大肉包子,就上路了。
疾走了一个时辰,就到了十八里草亭。
这是温润头一次来这里。
十八里草亭原来是在一个十字路口那里,不知道是谁建起来的草亭子。
很大的草亭,没人经营,只是给往来之人,一个避雨雪的地方,路过的人,也会随手修理一下这个草亭子。
甚至还有人起了两个小的草亭子,是给牲口跟一些货车躲避雨雪。
另外还有一些人,编了竹席,围在四周,勉强能遮风挡雨。
此时,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在等着他了。
有车子,也有人,不过都穿戴的很简单,一看就是平民百姓,到都是青壮,没有上年纪的,精气神很不错。
温润到了之后,当然是要歇一下的:“都来啦?”
“温举人。”这些人赶紧弯腰,这可是举人老爷呢。
“嗯,都吃了吗?”温润笑呵呵的下了马车。
虽然是赶路,送粮草,但他毕竟是举人,故而穿戴上,也比这些人强很多。
青衣直缀,代表着他举人的身份,玉佩折扇,璞帽香囊,啥都不少。
“没吃。”
“起早来的。”
“额呵呵……。”
其实大家都是赶路来的,温润知道他们没吃早饭,正好叫人将两大桶肉包子搬了下来:“一人俩个,大肉包子,吃饱了我们就赶路。”
因为是要送粮草去大营,要赶路的,故而一日两顿。
一早一晚,中午是没得吃的,或者自己啃点干粮吧。
但是车马中午是要休息一下的,这个时候,需要人伺候牲口,喂草料,饮水,甚至是梳毛,因为在这个时候,大牲口们比人重要。
它们不吃饱喝足,舒坦了,怎么拉车,长途跋涉?
故而很多人都是先伺候牲口,自己倒是洗洗手,啃点干粮,随便应付一下肚子。
这么一大早,能吃个大肉包子,对他们来说,是意外之喜。
温润让他们吃了两个大肉包子,油水十足,又说笑了一下,气氛好了很多。
等到休息够了,再次启程,车队很长,人很多,而且人人脸上没有愁苦之色,说说笑笑的一路上还很轻松。
温润是坐在马车里的,他觉得马车天颠簸了。
这里的路况太差了,越走越差,怪不得,他觉得山南大营不远,却要走这么久,除了路况不好之外,还有的就是这交通工具也不太好。
颠簸的温润都想下去徒步走路了。
一路颠颠簸簸的走到了一个树林子里,这里是他们选择的第一个落脚点。
树林子里有一片空地,倒是可以露宿。
这些人里头,有几个是有经验的,故而将粮草车子做了个外围,其他人找了一些树枝子和干草,做了垫子之后,再铺上自己的铺盖,就算是完事了。
用布包着头,留个呼吸的口子,躺下就能睡了。
最多,在自己脸上弄个斗笠,身上盖个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