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当反派去说书+番外(605)

作者:张师兄在上 阅读记录

在这样的安排之下,石观城虽然依旧还在干旱里,但到底生活是有盼头,日子在一步步变好,所以百姓们对官府和县令都是一致好评。

而现在班县令却不是哭诉其他,而是变着法子和宁景说石观城的难处,听闻那修建的运河并不连通石观城,能不能再挖长点带带他们,就算分条小溪来也行,百姓好取水浇灌,那土豆和番薯的种子能不能再运来一点,实在是不够分,能不能和旁边城镇的官说说,迁点人口过来,石观城快只剩个城没有镇和村了……

宁景一点也没有恼班县令喋喋不休的请求,这些请求在他看来才是一城之兴旺,建设优化城市,增添人口,班县令这是真心为石观城着想,打理着一切。

对于这样为民造福的父母官,宁景也没有逗弄他,都一一记了下来,准备过后就给衡王写一封信,让其衡量处理。

他们一直在书房里聊到夜深,末了班县令忽而一叹,看着满书架的书,道:“下官初来此地时,看着满墙周多大人遗笔,感触颇深,愿承他之志造福这一城百姓。”

“帝师大人,明年便是国师预言的大荒之年,您说石观城可能撑了过去么?”

宁景看着那一墙书籍,里面又添几册新书,他点点头,道:“众志成城,纵使百灾,亦可度过。”

翌日,他们拜别石观城,去了埋柱之地,众壮汉历时三日挖出一个深有九丈的巨大深坑,小心的将神柱放入其中,拉着绳子一点点放下。

宁景盖上了第一抔似沙非沙的土,又在最后盖上最后一抔土,然后离去,前往下一地。

……

七月初二。

东部,东升州,太岁城。

宁景站在海堤之上,遥望着远处的海天一线,咸湿的海风扑拂在他的脸上,袖袍猎猎作响。

太岁城临海,城中百姓四十万人,治下四镇八村,百姓多以捕鱼为生,生活颇为富足。

这道海堤并不是新建,而是一直以来都有,毕竟海上潮涨潮落,偶尔也会有飓风携浪而来,危及周遭百姓,所以修筑海堤以挡巨浪。

而从国师预言传来后,这海堤又被加高加固了两倍有余,用巨石堆砌,还用上了衡王送来的水泥,如今好似一条巨龙横踞在海岸之上,护佑后方千千万万的百姓。

太岁城县令除了加固加高海堤,便是想办法把沿海地区的百姓往后方迁移过去,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比征徭役筑海堤还难,故土难离,便是和这些百姓言明要害,许他们去下一处地方会补贴他们诸多好处,也依旧舍不得离开。

听闻,后来还是用了重手段,软硬兼施,才把大部分人搬离进陆地百里地处,剩下的一些实在钉子户,不信预言不听劝告,或是狮子大开口,借此要挟官府加倍补贴的,就都留在了这里,太岁县令也不管了。

对于这一点,宁景也能理解,他们已经尽力了,但有些人就是注定命归天管,那便尊重他人命运吧。

而在海堤之上,还筑有数处观海台,驻守着许多士兵以及摘星阁出来的仙师。

这些仙师会观星象,断吉凶,可根据海边情况预测飓风海浪何时到来,虽然不能如天气预报那样准确,但是提前个一二天知道可能有飓风还是没问题。

这次宁景他们要埋神柱的地方在海外的一座小岛上,便让太岁县令准备了航海巨船,载着他们出海。

这一去就是四天,幸得所有人都平安归来,太岁县令也松了一口气,连忙安排了宴席,将众人接去赴宴。

宴席之上,放在宁景桌案上的全是太岁城稀有金贵的海鲜特产,鲍鱼、鱼翅、锦绣龙虾等,甚至还有两只神似帝王蟹的物什,被当地人称呼为巨王蟹。

随行而来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吃过海味,现在一看,眼睛都有些直了,等太岁县令一招呼,便个个大快朵颐起来。

宁景拿着一只有他手臂长的大蟹腿,熟练的用旁边备用的小剪刀剪开,剥出完整的蟹肉,沾了一点酱,便慢条斯理吃起来。

旁边随侍的侍女本来想帮他剥蟹,现在一看人家比她还熟练,不好意思笑了一下,道:“大人以前可是吃过巨王蟹?这大家伙可不好捕捞,一年也就能捕到百数,大多进贡到宫里了,我们县令都舍不得尝尝味。”

宁景一顿,道:“这个可以长途运输吗?”

侍女道:“是的,只是需万分小心,而且每次都会死去一部分,能到京都的巨王蟹更少了。”

宁景点点头,让招了招手,太岁县令马上小跑过来,谦卑的行礼,道:“帝师大人有何吩咐,小臣都能办到!”

对方狗腿的模样有些把宁景逗乐,他指着巨王蟹,把自己的意思说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