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当反派去说书+番外(561)

作者:张师兄在上 阅读记录

沈大人很恨言道:“本官已剥去其乌纱帽,关押起来,待回了京城, 定要禀明圣上,狠狠治他的罪!”

宁景点点头, 石观城是最先发起旱情之地, 其县令周大人曾次次上书求朝廷赈济,然而奏章却都石沉大海。

他们现在就宿住于县令府中,下人曾四处搜寻, 发现全府上下, 竟无半点粮食存在,库房之中, 也是空空如也。

听闻,周大人尸身是用一副薄棺装敛,其妻雇了一头老驴拉走了。

宁景将自己这些天在石观城附近的所见所闻都一一说与了沈大人, 那两个荒村他依然还是去看了一下, 搜遍了村子, 只发现了三具尸骨,无一个活人。

而那个被抢掠的镇子, 宁景也去看了一圈, 意外的在里面发现了一伙躲起来的人, 年岁都不大, 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当日土匪进镇时,被自己家人想方设法,或藏在地窖里,或藏在柴堆里,才得已存活下来。

他们的家人,有些被土匪杀了,有些被抢了去,不知所踪,家中的粮也被搜刮一空。

土匪走后,这些人聚集在一起,靠着吃树皮,啃土,抓老鼠活到现在,他们年纪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三岁,听说还有个更小的,已经病死了。

这些小孩本打算着,明天就准备些填肚子的东西,一起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求生,这里的树皮都要啃没了。

在这些人里,宁景又找到了两个名单上的人。

“如今这些孩子都已安顿在城中,帮忙做些小活,都很听话。”宁景淡声道,“此回带来赈济的粮食已经耗去大半,剩下的至多撑上十日。”

沈大人点点头,道:“我已八百里加急将北地境况告去了京城,业已接到回书,大约还有五天,就会有下一批粮到来,应该是赶得及。”

他之后再让人施粥都不再如第一次那般,几乎把粥煮成了饭。

现在的粥虽然没有那么稠,但能让更多人吃到,支撑更久。

鱼锡!

沈大人一叹,脸上神色复杂,道:“从未想过北地竟然已成如此模样,在京城之时,我只以为这里不过因为一时干旱缺粮,不想已经城不像城,民不似人,匪贼肆虐。”

一州之地,六城变五城,二镇余一镇,五村荒二村。

实在难以让人相信,这是盛世姜朝,会有的模样。

然而,宁景知道,如果不行动起来,这样的地方会越来越多,境况会越来越严重。

“石观城治下三村,仅余人数一百二十四人,二镇人数一百八十六人,若是分而居之,怕是顾全不了,在下以为,不如聚合一处,也好照看。”宁景提议道。

这么些人,连他和安村的人口都比不上,然而这已经是石观城治下镇村仅剩的人数。

至于其他人,能跑的都已跑了,还有去山上做了土匪的,此外,就是死了。

对于这个提议,沈大人没有犹豫,颔首道:“本官亦是如此打算,如今石观城附近土匪肆虐,焦砂城那边亦是如此,分散开住实在危险,还是聚合在一处,有官兵把守,谅那些土匪也不敢过来。”

他说的笃定,显然对带来的那些官差信心十足。

而且,自古以来,土匪见官,拔腿就跑,在他看来,不需要太担忧。

然而,宁景却是摇头,道:“如果,那些山匪,连官府的粮也敢抢呢?”

沈大人一怔,下意识想反驳,然而张了张口,却是没有说话。

人被逼急了,哪会管你是不是官,他们只知道来赈灾的官差手里粮肯定不少,而且那些凶恶的山匪,手里早就沾了鲜血,等到官府再次接管住二城,他们这些山匪绝对讨不了好,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趁着官差现在人少,把粮一抢,继续占山为王,招来更多的山匪,实在不行,他们还能带着粮跑。

“那执殿大人,您觉得我等应该如何做?”

宁景眼眸平静,轻轻吐出一句话,“禀明圣上,请军平匪。”

……

石观城中建立起一间佑安堂,里面收留了许多无父无母的孤儿,慕扶光正坐在一个木桩上,旁边围满了小孩,听着他讲故事。

他讲的正是宁景给他讲的那些华夏故事,从寓言讲到历史,之后又被小孩缠着问他京城的事。

他们都知道慕扶光来自京城,而京城二字对于他们这些孩子来说,那就是神仙地方,实在好奇那地方有什么,生活在哪里的人会做什么。

慕扶光在一众小孩里,稳重的像个小大人,没有因为孩子们叽叽喳喳而不耐,只是有些苦恼于怎么和他们描述京城的模样。

“你们京城里的人是不是都种金稻子,然后结金豆子?我娘就是这样告诉我的,娘说京城里的人都种金豆子,能每天吃大肉包子,吃冰糖葫芦。”一个小女孩撑着下巴,瘦骨嶙峋的小脸上,一双大眼睛羡慕的看着慕扶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