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噎了一下,忍不住瞪他:“朕不想听你说话。”
嘴上这样说,二月中旬,卫长君开始在地头上挖坑了,刘彻把两个小的送来。考虑到卫长君顾不上他们,留霍光在此盯着他俩。
前脚刘彻离开,后脚浑邪王一众就到了。
浑邪王乍一听到国舅爷种地还以为上林苑小吏同他说笑。到卫家门口见卫长君挽着衣袖,卷着裤脚,一手一个大红薯,他不禁揉眼睛,竟然是真的。
其妻和休屠王妻也很震惊,国舅爷不该高高在上吗。
金日磾兄弟二人感到不可思议,他可是大汉卫大将军长兄。
天天跟汉人在一处,浑邪王的汉话能说成句,金日磾兄弟也会一些。卫长君没叫翻译上前,亲自教他们怎么放红薯,哪边在上,哪边朝下。
听到越多,浑邪王一众愈发难以置信,他居然真懂。
随后卫长君叫他们帮着递红薯,由卫家奴仆往育苗池里放。午饭,卫长君也没吝啬,杀了几只鸡和鸭,半大小子和小孩子都有一个鸡腿或鸭腿。
不分尊卑,在地头上用饭。
小太子捧着碗看看匈奴少女又看看金日磾兄弟,“大舅,他们为何跟我们长得不一样啊?”
匈奴人用饭的动作慢了下来。
卫长君:“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他们是匈奴人。”小太子说出口,浑邪王不由得看他。
卫长君摇了摇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还有什么?”
卫长君:“草原上水少,他们通常喝奶。菜少他们吃肉。他们没有房屋住帐篷。种种这些不同才导致我们很不一样。如果吃住一样,久了反而跟我们很像。往前数百年,可能跟我们一样皆炎黄子孙。”
在他另一旁的霍光忍不住问:“他们祖先不是西戎吗?”
卫长君:“春秋时期秦吞并西戎十二国。自那时起西戎便和汉民混居。如果只是近亲通婚,不跟汉民结亲,匈奴不可能有百万之众。”朝浑邪王看去,“敢说你身上没有汉人的血?”
浑邪王不知炎黄,但秦霸匈奴这一点他无法否认。
“没查过族谱。”浑邪王不想承认,只能这么回答。
卫长君微笑:“没有也没关系。到了这里就是大汉子民。秋收后分了田地,长安县丞会给你们一个汉民的身份。拿着身份证明,你们要出关也没人拦着。”
金日磾不禁看向卫长君。
卫长君怕浑邪王多心,对金日磾好奇也不敢多留意,见状就趁机问:“不信?你真是十三岁?”
金日磾点头,然后说他何年何月出生。
霍光诧异:“你和我同年?应当是十四。”
卫长君:“他算周岁。你一出生就是一岁。他说十三也没错。快用饭吧。厨房里还有,不够再去盛。”
小太子靠他怀里:“大舅,他们以后就不是匈奴人了吗?”
第219章 算计人心 您不屑算计乡野人家。
这个问题得好好回答。
卫长君也不敢思索太久, 久了反而显得他心不诚。
“据儿,汉民是统称。”卫长君望着外甥,“懂吗?”
小太子不懂。
卫长君告诉他大汉建国初期很小, 只有关中这一块。周边国家觉着大汉好欺负,频频越界杀人抢钱。汉军被迫抵抗, 打的那些国家俯首称臣,大汉就不止有汉民了。便于区分,称属国百姓为大汉治下某族人。
说到此, 卫长君看一眼浑邪王:“他如今就可以称之为大汉国匈奴族人。入了户分了田, 也可以说他是汉民——大汉子民简称。大舅这样说能明白吗?”
小太子还有一点疑惑:“他和匈奴部落的匈奴人一样吗?”
“如果说长相, 那是一样。论心不一样。匈奴部落的匈奴人心向单于。他心向你父皇。匈奴部落的汉人见着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出剑。他们见着匈奴部落的人会不假思索的举刀。从国之大义上讲, 他们和我们一样。”卫长君搂住小外甥, “我们不该对他们有所歧视。”
霍光欲言又止。
卫长君笑着问:“担心浑邪王投降是权宜之计?”
霍光呼吸一窒,大公子怎么把实话说出来了。
浑邪王心慌惶恐:“小王——”
卫长君把碗放下,冲他微微抬手, 示意他不必着急:“霍光,汉人当中有不少人心向匈奴。给他们一个机会, 一定会向匈奴俯首称臣。匈奴部落自然也有人认为汉军强大不可战胜,杀敌五百自损一千,不如握手言和。浑邪王, 你说是不是?”
浑邪王为了讨好卫长君, 也为了再次表明立场:“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汉军强大。”
卫长君摇头:“匈奴强盛近百年,很多匈奴人以及少部分汉人依然认为匈奴失利是暂时的。你都带部众来降了, 朝中还有人认为陛下该同匈奴和谈, 令公主嫁给单于,结一姓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