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27)

朱元璋把零零总总的注意点记下后,不由看向自己苍老的手。伸出左手,仿佛能看见寿命线进入倒计时。

春节前的那一集,水镜里透露了洪武帝的驾崩是在洪武三十一年。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洪武三十一年就是七十一岁。人生七十古来稀,想再多活怕是很难。

短短五年,他必须要把大方向给把握好了。

朱元璋在“朱祁镇”上画了一个圈。

他早就给子孙后辈定好了起名字的规矩,写进了《皇明祖训》。老四这一支,是以“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来排。

朱祁镇,算起来是朱棣的曾孙。

一个皇帝做了什么事,让后世人觉得这个人不如死了才好?

朱元璋蹙眉,总不能是差点亡国了吧?

他给后辈定了二十个字,怎么可能用到第三个“祁”字,大明就要完了?

一边想着,一边命人传召那些不省心的儿子们前来上书房。

当务之急,只剩十二个时辰了,现在要决定应该留什么评论最好。

从老二朱樉到十七朱权,除去已故的几位,共有十三人被急召来了。

二月初二,距离众人在大年初一被水镜影像突袭,仅仅过去了一个月零一天,但颇有度日如年感。有一个被透露部分历史发展的父皇,随时要担忧自己将来的黑历史被发现。

今天,十三人被召集到上书房。

哪怕是一心只想多活几天的朱樉也感觉了气氛不对,老爹该不是又看了水镜,要给他们出难题吧?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朱八八:场外求助,什么样的留言最吸引眼球,能引发跟评?

路人甲提议:“我,朱元璋,打钱!”

路人乙提议:“急!在线等。我穿成了朱祁镇,正在土木堡,要怎么办?”

第14章 第十四章

◎。◎

朱元璋等儿子们排排坐好,没有开门见山对众人提起给水镜留评,而像是搞月度考试一般,话接上回。

“距离你们欣赏水镜影像过去一个月了,想来都已经冷静下来了。现在说说有什么新的想法。这一个月总不能是吃喝玩乐白过的。”

近一个月,朝堂上爆发了蓝玉案,正在大肆清扫相关谋反相关人员。

藩王们非常安静,没有一个搅合其中。有的人深怕惹祸上身,有的人是被水镜砸晕没回神。

朱元璋先点名了朱棡,“老三,上次你提到不要轻易派人出洋,朕让你查一查水师的情况,你有什么新想法吗?”

朱棡义正词严地说:“儿臣调查水师之后,更以为出使西洋之举不可轻易做。”

紧接着他就摆出了数据。

“海上多危险,洪武七年六月一场风暴,造成了海运军官的七百十七人死亡;洪武十五年五月,统计的溺死者人数又高达两百。”①

“另外,根据儿臣初步估算,出使西洋一次若以两万人数计,船只至少需要上百艘。

不含给藩属国的赏赐,出行一次的耗费都要百万两白银以上。下西洋既劳民又伤财,岂可轻易进行。”

朱棡将更详细的内容写成了奏折,这就交给了朱元璋。

他特意看了一眼朱棣,意有所指:“震慑四海固然重要,但若太过就变成了好大喜功。”

朱元璋翻了翻老三递上的奏折,这些数字倒也不夸张。

如今,大明水师负责从江南走海路运粮去辽东。人员伤亡、船只的维修与新造、路途开销等等费用,全部有据可查。

正是因此,他原本决定在辽东屯田初见成效后就叫停海运,但新一集的水镜内容隐隐透出了后世“海权”的重要性。

评论中有一句“不可能想到三百多年后被视为奇巧淫技的技术与工业革命联系上”,那句话仿佛将一扇黑色大门杵在了他的面前。

神秘大门紧紧关闭着,它的背后是未知。

朱元璋嗅到了一股山雨欲来的不安气息。

《周易》云:“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那么工业革命,它又是哪一种改朝换代?为什么闻所未闻?距今居然只剩三百多年,大明会不会正好赶上了?

人一旦看得长远了,就知道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得与失。

“老三说得不错。”

朱元璋一边认真赞同朱棡指出的下西洋弊端,一边却暗道人不能只看眼前。

就像他把子孙后代的名字怎么起都想好了,按照五行规律给安排妥当,安排到了二十辈。

算算时间,差不多能是能撞上工业革命。名字都想得那么远,对于其他危机,既然看到了就不能视而不见。

朱棡浑然不知朱元璋的心变了,他得到父皇的认同,矜持地笑了,控制住没有露出得意的情绪。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