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也不知是否听出了乾隆的话外之意,依然是老样子,“皇上说的是,是奴才想错了。”
丰绅殷德听不懂大人们说话,乖乖坐在自己的位置。这伙儿人里,他阿玛常常与伊江阿来往,只有刘墉一个人算不上熟悉,但是刘墉很少看他,丰绅殷德倒也不紧张,就跟在自己家似的神游天外。
珠锦过来之后,他愣了一下,跟着行完了礼,才发现这个跟自己一般大小,能跟着皇上一起打猎的小孩就是跟他一起学习骑射的十公主,不由好奇地看着十公主,觉得她穿男装时的样子,跟平时完全不一样。
乾隆留意到丰绅殷德的小动作,温和道:“想跟十格儿坐在一起?”
丰绅殷德说:“奴才不敢,奴才只是觉得,十公主今儿跟往日不太一样。”
聊天的大人们停下来,都在听他说话,看热闹的心思一览无余。
珠锦问他,“哪里不一样?”
丰绅殷德说:“衣服头发不一样。”
刘墉和乾隆他们,都以为丰绅殷德会好好地夸赞珠锦一番,还等着看这小子讨好媳妇,没想到他说出的是这种答案,愣了一下,大笑起来。
丰绅殷德不知所措,转头看向和珅,紧张极了,“阿玛,我说错话了吗?”
和珅笑着说:“要是十格格高兴,你就没有说错话。十格格不高兴,那就是你讲错了。”
丰绅殷德看向珠锦,发现珠锦也有点懵,似乎跟他一样,不知道大人为什么发笑,心想十公主应该没有生气。
乾隆朝他摆摆手,“丰绅殷德,过来,坐在这边。你们两个小孩子做个伴,免得无聊。”
“谢皇上。”丰绅殷德坐过去,跟珠锦挨在一起。
大人们继续聊天,珠锦听了一会儿,最开始以为他们在聊文字狱,听着听着又觉得好像不是。
似乎是明朝的旧事,有些人写了不该写的书,煽动百姓的情绪,反对明政府,制造了很多麻烦。
乾隆说这些确实是明朝政府做的不好,明朝皇帝当得不行。但是国家都快不行了,官员们不想着隐瞒下来,上报朝廷,解决问题,反而把事情捅得所有人都知道,让百姓更加不满,就是他们做的不对了。
“过段日子,《明季梳奏》写好了,一定要多印几本,让天下人都知道,明朝末年的弊政,那时候百姓过得苦,民心不稳,江山社稷不稳,也给后世提个醒。”
几人齐道:“皇上圣明。”
丰绅殷德见珠锦听得很认真,低声对她说,“你听得懂吗?”
珠锦点头,又摇头,“也不是很明白。”
不过她听出来了乾隆的态度:国家再差,也是统治者要管的事情,不是底下的人能评头论足的,老老实实呆着,别整天想着起义。明朝末年真的很不行,大清入关是顺天而行,要不是满人,你们这些人还不一定过着什么水深火热的日子呢。
丰绅殷德道:“你已经很厉害啦,我是一点都不懂。阿玛说你已经读书一年多了,也想着给我请一位谙达,等过几日,我也可以读书啦。”
珠锦的思绪一下子被他拉回来了,“你还没开始读书?”
丰绅殷德说:“额捏教我认字了,还没有读书。额捏说普通的阿哥都是在六岁才去学堂。额捏说,十公主这么厉害,我也不能太差。”
“那你知道宫里的皇子,是几岁开始去尚书房吗?”珠锦问。
丰绅殷德想了想,“应该也是六岁吧。”
“汗阿玛——”珠锦转向旁边,对着父亲喊了一声,“你骗我。”
“嗯?朕骗你什么了?”乾隆摸了摸她的头,“朕不是都兑现承诺了?哪儿骗你了?”
“你说我学问不行,什么都不会,可是我才四岁呀!哥哥们四岁的时候,不比我差远了?”
这个时候,永琰和永璘过来了,二人与诸位见了礼,永璘问:“哥哥怎么就比你差远了?哪儿比你差了?”
永琰指挥着身后的侍卫,“把东西放下吧,不用挨得太近,分散开。柴火也别堆在一块,你们几个用心些,小心失火。”
“嗻!”
珠锦看着侍卫们把串号的兔肉鸡肉拿过来,递给了旁边伺候的太监,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她站起身,“我也要,给我两串,我要自己烤!”
“几位大人,麻烦腾个地儿,就您几位这边人少,另外几处我都挤不进去了。”永璘说完,刘墉他们挪了挪位置,给这哥俩腾了地方。
永璘看向珠锦,“哪儿用得着你亲自烤?让太监们拿着烤,你在旁边动动嘴皮子不是更好?想翻面就翻面,想撒盐就撒盐。十格儿,你刚才说什么呢?哥哥们怎么就不如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