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忧国的莫里亚蒂]犯罪卿家属+番外(38)

作者:绮罗亲王 阅读记录

可她在黑暗中才能迸发比在阳光下更加美丽的光辉,摧毁了不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所以还是会觉得可惜和后悔的吧。

那么便选择去守护吧,圈出一间牢笼,还要干干净净,向着阳光,柔软透亮,不染尘埃。

牵住她的手可以,但要放她的灵魂自由。

爱是付出。

爱是克制。

爱是不忍心伤害。

【02】没有放进正文的小说内容

《两生花》讲的是某个虚构国家里两个女演员的故事。

借着首席女演员艾琳·阿德勒的高人气在伦敦火了起来,引起了一段时间的热议。

你甚至能在报纸上看到读者在大声谴责作者出书居然只出一半,声情并茂、感情充沛,令人唏嘘。接着就是要求作者赶紧把下册发表,希望你不要不识抬举之类的喊话。

卡在高潮突然没了下文,就像新婚夜裤子都脱了结果被人背后闷头一棍敲晕,怎么一个惨字了得。

你也不是不能理解。

等钓了读者一段时间后才卡着他们那个耐心濒临崩溃的点发表了小说下半卷。

然后……引来了更大更猛的声讨。

你在报纸上看到那些读者难受都言论和对作者的咒骂,终于打从心底愉悦地笑出了声。

因为是两个女人的故事,你将小说取名《两生花》。

书中虚构的国家罗西亚有一位首席女演员苏珊,美艳动人,清丽绝伦,善良聪慧,是全民的女神和梦中情人。

另一个女主角则是新进团的新人演员塞琳娜,贵族后裔,心高气傲,标准的蛇蝎美人定位。

两个女主角形成鲜明对比。

读者有多喜欢苏珊,就有多厌恶塞琳娜。

两个女主角是两条并行的故事线,彼此似乎并无接触,又屡屡有细节将二人的故事空间联系在一起。

看到这里读者估计已经在祈祷两人绝对不要碰面了。万一塞琳娜伤害了苏珊呢?你利用心理暗示引导读者发挥想象,苏珊背后好像有秘密、塞琳娜的跋扈似乎有苦衷……

结果小说上卷就卡在这么一个令人揪心的点上。

在揭晓答案时戛然而止,可不就让人挠肝挠肺心痒难耐。

你通过观察读者们的反应确定:他们已经喜欢上了作为首席女演员的苏珊。不管是移情还是别的什么,至少倾注了感情。

可以理解,毕竟谁不喜欢美好的东西呢。

在二十一世纪阅遍刀山和刀海,你太明白怎样将美好撕碎了践踏给人看。

小说下卷,你直接把苏珊写死了。

塞琳娜不择手段往上爬的背后故事也揭露出来。

苏珊与塞琳娜的故事线相差十年。苏珊的死在塞琳娜一出场的自白“我是为了某个敬仰的前辈才成为首席……”中就已有了定局。

罗西亚是一个即将消亡的国家,它的上层维持着虚假美好的景象,下层的众生存活艰辛生不如死。

塞琳娜,没落贵族的后裔,想爬上首席的位置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以此改变这个社会。可大局之势又怎么能是一个小小女子能掌握的呢?

罗西亚被吞并后塞琳娜游走他国高层之间,以情人之名搅得他们自相残杀,最终她被以间谍罪名处死。

小说最后,年逾40的塞琳娜依旧美艳得不可方物,勾得在场的众人依然为她失神不已,可她无心无情,像一条噬人的美女蛇,她谁也不爱。

她在死前唱起罗西亚的传统民谣,美丽与阴谋都湮没在行刑的火光中,化为焦炭。

故事就此落下帷幕。

——整就是一大写加粗的悲剧。

偏偏被你用轻松明快还搞笑的文风诠释,引导读者误会这是个并不沉重的故事,结果下卷一出当头棒喝。

怎一个惨字了得。

但你爽了。

完全不在意读者登报怒斥是你「谋杀」了两位大美人。

开玩笑,要是作者写死角色都算谋杀,那死在你笔下的人物都能轻松组成一个军队来讨伐你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罪犯。

不过看读者都反应,这个马甲估计不能用了。

你遗憾的把投稿《两生花》的作者名「赫本·莲」从笔记本上划去以示不再使用。

【03】最近沉迷小说的大侦探

后来莫里亚蒂夫妇又双叒叕偶遇了几次夏洛克·福尔摩斯。

哦,有时还会附带一只助手华生医生。

除了有两回是在伦敦街道,其余的全是这个名侦探不辞幸苦不打招呼跑到达勒姆,伴手礼也不带就上门客串。

你对这种强行蹭下午茶的行为表示谴责。

大侦探基本每次都是倒苦水来的,伦敦市民是笨蛋,苏格兰场是笨蛋,约翰·华生是笨蛋,哈德森太太……啊,什么哈德森,没有,没说啦——就差把没有谜题解我要无聊死写脸上了。

叭叭完了后他又开始说自己最近看了点小说,还煞有其事地点评,虽然就不外乎无聊、无趣、没意思、这写的啥,翻来覆去这几个评价。

你觉得大侦探已经因为太闲没事做所以已经开始扫荡书店试图掀翻你的马甲了。

不过你倒是无所谓。

马甲掉了,不还有下一个吗。

你完全没在怕的。

时间一长,也确实让他这种地毯式扫荡看过几本你的著作。甚至还推理出了前段时间在伦敦年轻小姐们间颇有好评的《爱情从一块西柚派开始》的作者是你。

“但我对这种像题目的甜品一样黏糊糊的感情小说不感兴趣。”

大侦探如此说道,“相比这本小说前两个月发表的冷门《尸体临终语言》倒还写的可以,苏格兰场的笨蛋们要是有作者的一半专业,也不至于无能到连个凶手都抓不住。”

接着他又叭叭吐槽了一番警署的各种骚操作。

“不过那本书不建议夫人看,里面的场景描写既不浪漫也不亲切,小说的死亡场景无比真实,没见过的人光靠想象是写不出来的。作者精通法医学,搞不好真是个法医,退伍军医或者持有医生执照的人也有可能。”

原作者·专业知识全靠临时抱佛脚·你:“……感谢福尔摩斯先生的提醒。”

大侦探还点评过你的那篇讲人格分裂的小说,说是设定还算新奇有趣,心理学知识运用不错,但感情戏完全没必要,赘余不说还无聊,悬疑和推理部分更是烂的一塌糊涂。

你:“……”

硬了,拳头硬了。

后来《伦敦夜话》顺利发表出版,大侦探又坐列车跑到达勒姆专门来唠嗑。

当时伦敦开始传言这本书其实是犯罪卿自传,他们于是根据小说主人公的形象合理推断,所谓在伦敦搅风搅雨的「犯罪卿」其实是个仇视英国的亚洲人,甚至愈演愈烈之势。

你:这可真是未曾设想过的结局。

不远千里找人吐槽的大侦探一张嘴就是破口大骂:

“伦敦市民那群没脑子的白痴——!!!”

“「犯罪卿」怎么可能是他们那种三岁小孩的逻辑水平都不如的笨蛋推理出的样子!!!”

他十分肯定地说「犯罪卿」真身绝对是血统纯正英国人,牛津口音地道得不能再地道,社会地位应该比较高,甚至从小就接受了精英教育的上层社会人士。

你:“说得福尔摩斯先生好像是和「犯罪卿」正面打过交道的样子。”

大侦探一下就卡了壳。

他看着你深不见底的眼神,还是有点怕你的直觉会预感到什么,毕竟那份致命的文件和艾琳·阿德勒……

于是大侦探飞快地转移了话题,简直是显而易见的生硬。

你只是笑了笑,意味不明。

大侦探不敢乱说了。

表面故作镇定心里骂骂咧咧地起身告辞。

事后。

某小教授:“伊文和福尔摩斯先生聊得好像挺愉快的(^_^)”

你:“打住,他明明就是来找你的:)”

只是你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你都那么刚好的在场啊艹,你也不想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