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复制了康熙爷的脸(清穿)(257)
话音落,果然见堂下几人几乎控制不住的狂喜之色,索绰罗氏却像是没看到一般,只出口的声音愈发威严了起来:“接下来这段时日,宫中上下甚至朝野之上,所有目光都会在咱们身上,望妹妹们严守门户,倘有什么差错耽误了爷的前程,本福晋绝不轻饶。”
冷厉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心下一凛,忙起身躬身应是。
***
应付过“热情无比”的众臣公,弘晖再次来到养心殿时。天色已然开始亮了起来,碧色的窗帘被宫人齐齐拉开。透过半人高的巨大玻璃,耀目的霞光将整个房间染成一片炽色。
弘晖到时,胤禛并未如往常般埋首御案,而是捧着一本像是游记一般的书册,斜在半人高的躺倚上颇为津津有味地瞧着。弘晖记得这把椅子,还是当初自家三弟特意定做了使人送上的,说是皇阿玛伏案劳累,私下合该晒晒太阳,好生放松享受一番。
他记得当时三弟还被斥说是“耽于享乐”,这椅子也不知道被收到哪里去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皇阿玛竟然还留着。
弘晖面上下意识露出些许笑意,看着难得自在的皇阿玛,早前收到圣旨后的种种不安终于在这一刻消失无踪。
如往常般神色自若地走向前来,很快便有宫人搬来坐椅。
“皇阿玛在瞧些什么?竟是这般高兴,想必著此书者必是不俗!”
果然,四爷听后极为高兴,甚至还有兴致卖个关子。
“这人,晖儿你也认识。”
“哦?”
见自家儿子一脸不解,胤禛微微扬了扬眉,这才笑着开口道:“这些都是你二伯前些时日使人送来的,其中一些记载极是有趣,怨不得这人常年不归,想来也是有些乐不思蜀了吧!”
弘晖坐在一侧,见状同样笑了笑,从宫人手中将温好的茶水奉上,这才温言着道:“去岁方才得见,孩儿只觉二伯越发舒朗了,听太医说,身子比之之前也好了许多。想来这些年出去走走却是极好的。”
“是啊………”
不知想到了什么,年长的帝王面上带了些许怅意:“你二伯他其实并非是个乐于困守一处之人,尤其是紫禁城这四四方方的天。早年皇阿玛四处巡游,虽然二哥不曾言说,但朕知晓他亦是极想同皇阿玛一道的。”身为太子,自是不能有过于明显的好恶,因而这一点怕是除了胤禛这个极为亲近的弟弟再无旁人能察觉。就连先帝,早年也只频频赞叹太子德才兼备,数次监国理事让皇帝再无后顾之忧。
及至后来,皇阿玛倒是乐意走哪都将太子带在一处了,然那时怕是比之紫禁城还不如。其中几分监视,几分忌惮怕是连皇阿玛自己都不清楚。
“不过现在也好,如今各项交通通畅,便是在外,也不担心二哥不够舒适自在。”胤禛略显苍老的面容上带着些许释然。一旁的弘晖不由有些心疼道:
“皇阿玛您这十几年来不也未曾出过紫禁城吗?”
胤禛不在意地笑了笑:“如今不比先时,因良种之故,江南早已归心,连蒙古各部,这些年也多仰仗清庭,不敢有丝毫忤逆之举。既是如此,朕何苦走上一遭,劳民伤财无数。”
下意识拨弄着手中的碧玉佛珠。
“弘晖啊,你要记住,为君者,最该学会的便是克制己欲,任何时候,都莫要将一己之私凌驾于天下万民之上。一代帝王,在无法掌控自身欲望之际,便是昏庸无道之始,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望我儿引以为戒。”
“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只比之皇阿玛,儿臣还差之选矣。”重重跪在地上,弘晖沉声道,非是恭维,一切皆出自弘晖本心。
“我儿莫要妄自菲薄。”
看着下首神色清明地儿子,雍正面上愈发轻松了些许,常年紧紧拧着的眉梢也缓缓松了下来,带着一丝轻叹道。
“就前些时日,在朕失去最后一丝理智倒下之前。朕以为是会恐惧,遗憾,甚至不甘,但事实上朕当时心下却是一片清净。”
“那是因为朕有你,还有弘曦,因为心中知晓便是朕不再了。这大清江山也一定能在你二人手中继续安稳。”伸手在对方肩上重重地拍了两下,胤禛丝毫不掩饰眼中地赞许。那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最大肯定。
弘晖手心微微颤抖。
而醒来后看着自家儿子的种种动作,凌厉果断,更加让胤禛明白,自己的决定并没有错。
“晖儿,皇阿玛年纪大了,很多事比不得你们有魄力,朕知晓你心中有诸多想法,这会儿朝廷内不识时务的满洲旧已经被清理的差不多了。晖儿要做便放手去做吧!这天下终归是要交到你们手中!”
“儿臣必不负皇阿玛所托。”微哽了片刻,弘晖略带单薄的声音却是掷地有声。
雍正十三年五月。雍正帝亲遣官员祭告天地与太庙社稷。同年六月,太子弘晖于太和殿加冕,正式登临帝位。年号璟泰。
弘晖一身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袞服,红绒结顶,在众宗氏大臣高呼之中,璟泰元年正式拉开了新的篇章。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2-17 07:58:16~2023-02-18 09:22: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兴笑暖冬 30瓶;九九 10瓶;叶落忧然 2瓶;全子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5章
晋封+礼物
新帝临位, 自是要加封诸公以示仁德,何况早前雍正于自家儿子爵位上并不十分宽宥。除去早早封了亲王的弘曦,其他旁的阿哥连最年长的弘昀也不过贝勒爵位。
其实倒也不是胤禛这个当阿玛的实在吝啬, 只如今大清海晏河清, 没了康熙朝众阿哥征战四方的功劳,年长些的弘昀又是素来体弱,常年里不过养着罢了, 稍稍劳心都不敢。老四弘时依四爷本人来说委实不是个脑子灵光的, 抬举他不过给自个儿找罪受,弘昼聪明倒是有, 却是个十足惫懒的性子。唯一还算有能耐的弘历却是野心勃勃, 后头更是跟老八搅和在一块儿,再是能为只后头这一条便足够膈应人了。因而这些年了,甭管后宫明里暗里如何暗示, 即便膝下只这么几颗苗苗, 四爷硬是头铁的将诸皇子压到了贝勒爵这么些年。
说来胤禛本人有时瞧着这些个儿子都觉得甚感糟心, 心道若非还有福晋育有的两子, 这会儿光是继承人都得愁到闭不上眼。
不过同先帝爷不同,弘晖拢共就这么几个兄弟,除去弘历外又素来老实, 这会儿自是不会吝啬。除宗人府那位一律升了郡王, 亲弟弟弘曦更是不会亏待,直接享亲王双奉。待时机成熟一个铁帽子亲王是少不了的。就连几位有能为的叔伯也没忘记封赏。老九胤禟因着这些年对外贸的贡献更是一跃成为和硕睿亲王,可谓羡煞旁人。
其实按理来说以这些年直郡王开拓海路的功劳, 一个亲王爵位也是应得, 奈何胤禔本人却是亲自上书, 想要将这份功劳用于与继福晋张佳氏所出的弘曜身上。
“弘曜才干平庸, 臣与福晋已不指望其能为陛下分忧,如今只盼着能有个爵位支撑起门面………”
话说当日弘曦恰好来寻自家大哥有事,说这话时人就在一旁,瞧着眼前满头华发尚还劳心劳力的大伯,又想到这些年拖着一副病弱的身子撑着直郡王府的世子弘昱,一时心下竟不知是何滋味儿。待人走后方才叹息道:
“大伯这些年总想着一碗水端平,然如今这般臣弟瞧着怕是两头不讨好………”
别看亲王郡王一字之差,其中差距可是大的很,弘昱身为世子,这些年哪怕身体羸弱,能力手段确实丝毫不缺。若不然也不能在直郡王离京这么长时间牢牢把控王府,甚至前些日子弘历叛乱,早年根植兵部,甚至军方势力已经被老八渗透的差不多的直郡王府确实半点牵扯都无。连弘晖都不禁感慨对方确实手段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