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135)

作者:岳月 阅读记录

那么多商人来回跑,中间还有西洋人,就那个发色瞳色如此显眼,不是瞎子都能看见,能不闻不问,不就是盐商打点得足够妥当吗?

康熙也想到这一点,早早就让人把当地官员控制住了,把附近巡查的钦差调派过去主持,等新官员上任再接手。

所以一群人以为没什么事,就是去府衙走个过场,脸色都比较轻松。

然而他们到了地方,抬头见一个陌生的官员在上头,一个个都懵了。

这谁,原来的知府大人呢?

可想而知,换了人,情况就不一样了。

非但把人扣下审问,拿着口供后,就立刻派差役去抓拿那几个盐商。

康熙想到盐商私下贩卖,那些盐虽然等级不高,数量却不少,却都是没有交税的!

这等于盐商从他口袋里抢钱了,让康熙如何能忍?

不但把盐商拿下,还把那些西洋商人也拿下了。

拿下之后,康熙收到不少密折禀报此事,看完都气笑了。

这些西洋商人,有些是真的,有些居然是本地商人假扮的。

本地商人雇佣西洋人,装作西洋商人的样子去骗当地盐商卖盐,然后转头再高价卖出去,赚了大笔差价。

顾凝宸顿时觉得这些本地商人的脑子挺好使的,就是聪明都用在歪心思上了。

他们还知道让人来假扮西洋商人,如果东窗事发,就很难查到他们身上去。

任是谁都不会从西洋商人那边联想到本地商人身上,他们就能逃过一劫了。

但是很明显,本地商人没能逃过去。

这次牵连极大,盐商、西洋商人和涉及的本地商人都一窝端了。

他们被抄家充公,绞尽脑汁赚的钱,转头都进了国库。

除了财产之外,盐商代代继承的盐井也归到康熙手上了。

他派人建造挖盐的机器,立刻开采,彻底把盐价压下来。

当地百姓十分感恩,为此还送万民伞进京给康熙。

顾凝宸也是第一次看见万民伞,颇为好奇。

她以为万民伞上面就是一万个百姓留下的签名,伞很大,然后密密麻麻都是名字。

如今顾凝宸看着面前的万民伞,伞是大,但是上面一看就知道绝不会有一万个名字。

除了名字之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红色手指印。

康熙见她好奇就解释道:“很多百姓不识字,能写上名字的该是当地的儒生或者只会写自己名字的人,余下不会写字的就会摁上手印。”

这才是真实的万民伞,要全是密密麻麻的名字,证明只有识字的书生等人写下,甚至可能是有人专门把当地所有百姓的名字写上去,瞧着好看而已。

写上去的名字,不代表拥有名字的人知道,或者愿意被写上去。

但是手印就不一样了,是一个个百姓亲自摁上去的。越是摁得凌乱,越是真实。

顾凝宸看得出康熙的心情很不错,他让人把万民伞收入私库,好好保存起来。

这些都是百姓的心意,自然得好好留存,多年后指不定能得到许多万民伞,让后世人瞻仰。

如今天儿热了,殿内有好几架风扇,四面八方徐徐来风,浑身的燥热都散了不少。

因为顾凝宸的身子骨不算特别好,康熙在重华宫就没用冰,穿着轻薄的常服,额头还是会出汗。

她就劝道:“皇上也不必太顾忌我,我这身子骨比以前好多了,用冰也是可以的。”

反正风扇也就对着冰块吹,让风更凉快一点。

大不了顾凝宸离得远一些,不会被吹到就好。

康熙哪里舍得她离远了,而且风扇吹不到,哪怕她不怕热,还是会难受:“无妨,这点热朕还受得住。往年要用许多冰块,却也凉快不到哪里去。”

他低头看着地图,跟顾凝宸道:“朕打算入秋的时候,天气凉快,办一场围猎。”

一是跟蒙古那边的关系重新联系上,免得生疏了。

二是能带着顾凝宸出宫走走,别是一直闷在宫里。

三是如今没有战事,也不能让八旗子弟太松快了,怎么都要把骑射练一练。

要是一个个表现太差,康熙就得让他们加训了!

两人正说着,那边李德全就递了话进来。

“皇上,京城典当铺那边,说是西洋人让侍从送了物件过去想要典当出金银,他们确实不敢收下。”

顾凝宸听得一愣,西洋人这拍卖会上的钱都花光了,都需要典当身边的物件,那么惨了吗?

第51章 三更合一

顾凝宸这么想,康熙也不例外,也是一怔:“怎么回事,你来说说。”

李德全特意问过,这会儿就详细道来:“回皇上,此人的船队在海上遇到暴风雨,船队彻底毁了。他和随从二人侥幸生还,身上只带着少量的物件,就想变卖来换银钱。”

不然带着这些东西,没钱吃饭,也是够惨的。

不必康熙吩咐,李德全已经派人查过,又说道:“顺天府在最近到港口的海商中问过,此人来自法兰西,来回当海商已经足足有三年。”

所以人确实是海商,也的确走投无路才会去典当。

可惜带去的东西,典当铺有些认识,有些却不认识,就不敢收,于是去报官找来顺天府。

顺天府不敢隐瞒,赶紧派人进宫告知康熙。

康熙听后点点头道:“人安置好了?都送了什么东西去典当铺?”

顺天府已经把东西仔细检查过,没有问题,也不危险,这才用锦盒装好送进宫里来。

李德全接过锦盒,把东西一一放在桌上,离着康熙还有一丈远。

顾凝宸看了看,东西确实都是贴身的居多。

比如一把扇子,上面镶嵌了珍珠,是西洋贵妇们最为喜欢的饰物。

估计这海商的船上带着的货物里面,就有西洋贵妇喜欢的这些扇子。

可惜海难之后,船只被毁掉,货物四散,他该是捡了几件,带回来换钱。

上面的珍珠不大,不算特别值钱,但换点钱吃饭住宿还是能支撑一段时间。

还有一块皮套和腰带,应该泡在水里很久,都有点掉色,估计卖不上什么价钱了,才会送去典当。

再就是几块零散的铜制东西,顾凝宸定睛一看,感觉有些熟悉。

见她对几个铜制的的块状东西感兴趣,康熙就让李德全把这些铜制东西挑出来放在一起。

放在一起后,康熙也看出点端倪来了:“这是能拼起来的?瞧着像是火木仓?”

他对火木仓并不陌生,明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顾凝宸回想了一下,如今的火木仓都是火绳枪,换言之就是燃烧火绳来点燃火药。

这其实也是明代流传下来的,只经过稍微的改进,也就是加长了枪身,能够装填更多火药,增强了射程和威力。

但是总体来说,这个改进却增加了枪身的重量。

足足有六斤重,两米长,一个人的话就需要支架。

如果需要移动,就需要两个人,一个在前面用肩膀扛着枪支,让后边的人才能固定好枪身,非常不方便。

这个西洋商人随身带的枪支就要小得多,拆开成几段,估计是以为这边没人认识。

枪身是铜制,这人恐怕担心被人看出是火器,于是就切开来分成好几个部分。

估计他打算分开几个不同的当铺来当掉换钱,就不会被人察觉。

这把火木仓明显进水之后不能用,才会被海商切开来换钱。

康熙也是这么觉得的,抬手把火木仓几个部分拼凑在一起,勉强能看出形状来。

拼凑好之后,顾凝宸就能看出,这是一把燧发枪。

还是撞击式的燧发枪,最上面有一块燧石,要开枪的时候,就扣动燧石的引板。

引板连着弹簧,燧石就会重重砸在火门边上,擦出火花,进而点燃火药,所以才叫撞击式燧发枪。

这种火木仓相当原始了,而且不是后边装填火药,而是从枪口前面装填,非常花时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