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拯救美强惨姑娘(119)
当朝四皇子乃是德妃李氏所出,身份贵重,地位仅次于太子和上头的几位哥哥,在皇上那儿也挺受宠。
四皇子一个妾的娘家兄弟,居然敢做出这种事,谁给的胆子?
四皇子吗?
让四皇子自己做,他都不一定有这样的胆子。
可这样一目了然的案子,苏州知府居然都解决不了,需要移交大理寺定夺?
冯渊沉吟片刻,提着酒笑眯眯的去了那一桌,“兄台,我刚在旁边听你们说什么舞弊案,还有陷害之类的,不知是怎么回事?”
姓李的书生见冯渊一副读书人打扮,年纪轻轻,长相俊美,心中的防备心就减低了很多。
见他对舞弊案感兴趣,便道,“兄台是外地来的吧?”
现在整个苏州府,还有谁不知道这荒唐的舞弊案?
“我是金陵那边来的,游学到此,今天刚到苏州。”冯渊笑着道。
一听冯渊是今天到的苏州,姓李的书生就更不疑心他了。
“敢问兄台贵姓?”李姓书生问道。
冯渊微微一笑,“在下姓董。”这也不是说谎,他原本确实姓董。
李姓书生拱手道,“原来是董兄,幸会幸会,”顿了顿,“不过我劝你不要多问。”
“为何?”冯渊疑惑的道。
李姓书生道,“我叔叔在朝为官,是以不怕那周义成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你跟我不同,还是外地来游学的,千万别惹来一身臊。”
倒是个好心的书生。
“兄台过虑了,我家中长辈也是在朝做官的,也不怕那混蛋仗势欺人。”冯渊笑眯眯的道。
李姓书生闻言,讶然看了冯渊一眼,上下打量一番,注意到冯渊的衣着配饰,看着不起眼,可都不是便宜货,当即道,“是我眼拙了。”
“李兄现在可以说了吗?”冯渊微笑道,“我辈读书人,参加科举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入朝为官为民伸冤吗?如今撞见这不平事,我心中实在好奇,谁这般大胆,居然敢陷害人科举舞弊。”
既然冯渊家中也有背景,李姓书生就大胆多了,气愤的道,“董兄不知,这周义成只是皇商周家的旁系子弟,只因她姐姐参加小选入宫,做了宫女,前两年又被指给了四皇子做妾,他家里才过得好了些。”
“四皇子?”冯渊挑眉道,“我前年也去过上京,四皇子是德妃之子,德妃母家可是世代书香之族,四皇子也是出了名的文采出众,他应该不会为了一个妾,做出这种徇私枉法之事吧?”
“四皇子自然不会,可谁让周家惯会扯大旗呢?且那周义成的姐姐,的确是四皇子的妾,听说还挺受宠,年前刚给四皇子诞下了一个儿子,还是四皇子府上目前唯一生下了儿子的妾侍,地位自然尊贵些。”李姓书生道。
作者有话说:
可怕,我住的县里有了两例阳性,外省返乡发现的。
我们这个县城查的好严的,这都有了两例,太可怕了。
估计明天就要全县核检了。
o(╥﹏╥)o
第103章 贰(29)二更
“原来如此,”冯渊若有所思,“李兄,这舞弊案,可是四皇子默许的?”
“这个……”李姓书生犹豫了半响,道,“我也不清楚,四皇子何等人物,我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位贵人,哪里知道这些?”
“那周义成就没说过四皇子会给他撑腰的话之类的?”冯渊好奇的道。
李姓书生摇摇头,“这倒是没听他说过。”
“如你所说,那位姓柳的公子被冤枉,乃是众所周知的事,既如此,知府为何不为其伸冤?”冯渊问道。
李姓书生叹道,“知府大人已经尽力了,那周义成命好,长姐嫁到了甄家,四皇子那边虽然没见人来撑腰,甄家却派了人来,知府大人将案子移交上京大理寺,就是想保柳兄一命。”
甄家?
“金陵甄家?”冯渊扬眉问道。
李姓书生看了冯渊一眼,“就是金陵那个甄家,董兄你是从金陵来的,那也该知道甄家是如何有权有势。”
冯渊的神情不免有些古怪。
他想起了那位甄家的当家老爷,叫甄应嘉的。
这位着实能屈能伸。
当年他回金陵查案,这位也在给他接风洗尘的人当中,虽然没那些人谄媚,可讨好之意也十分明显,还想把他女儿嫁给他。
冯渊自然是拒绝了。
没想到,在他面前低声下气的甄应嘉,只是派个人来了苏州,就让苏州知府不得不低头,只能将案子送往京城,才能保人。
这实在太可笑了。
来苏州的时候,冯渊还以为要查到证据会有些困难,却没想到结果是这样的荒谬。
说到底,这就是一桩仗势欺人的案子,周家仗着柳家出身寒门,背后没有靠山,才敢这样肆无忌惮的诬陷他。
但凡柳家有些背景,或是有靠山,周家岂敢这样欺辱柳家兄弟?
“甄家这事儿且不提,柳家兄弟同周义成无冤无仇,周义成何故这样诬陷他?”
“无缘无故?”李姓书生摇头一叹,“这可不是无缘无故。”
“怎么说?”冯渊问道。
李姓书生看了冯渊一眼,“兄台的好奇心还真重啊。”
简直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
“这不是难得遇到一桩舞弊案吗?且柳家那位兄弟还是被冤枉的,自然好奇了些。”冯渊不慌不忙的笑道。
闻言,李姓书生了然,“说的也是,这样荒谬的舞弊案,也算是一桩奇谈了,不怪兄台好奇。”
“听兄台刚才的语气,这周义成莫非还与柳文朝结了怨?”冯渊问道。
李姓书生道,“兄台不知,柳兄是我们苏州的大才子,连秦大儒都十分看好柳兄,称赞柳兄有状元之才,并且许诺,柳兄若是能考中秀才,便收柳兄做他的关门弟子。”
秦大儒,冯渊眨了眨眼,“可是去年乞骸骨回乡的秦太傅?”
“正是秦太傅。”李姓书生羡慕的道,“谁不羡慕柳兄有机会拜入秦大儒的门下呢?”
“这确实该羡慕。”冯渊道。
李姓书生又道,“柳兄虽然还未拜入秦大儒门下,可秦大儒却没少指点,”说到这里,他压低了声音,“听说知府大人有意将爱女许配给柳兄,只是柳兄身份有些低,据传,知府大人是打算等柳兄考中了秀才,拜入太傅门下,便定下这门亲事。”
如此看来,柳文朝的前程可以说是一片光明啊。
“难不成……柳文朝被陷害,跟秦太傅有关?”冯渊问道。
自古以来,利益的牵扯是最动人心的。
柳文朝出身低,却入了太傅的眼,甚至有希望拜入太傅门下,谁不眼红?
李姓书生闻言一晒,“这董兄可就猜错了。”
“哦?”冯渊挑眉,“愿闻其详。”
“周义成那混账是个酒色之徒,哪怕没有柳兄,也不可能入太傅的眼,”李姓书生道,“柳文朝被陷害,却是与知府大人的爱女有关。”
冯渊默然。
这案子真是越来越离奇了。
“周义成莫非看上了知府之女?”冯渊道。
李姓书生点头,“正是。”
“苏州知府那可是正四品官,周义成一介白身,除了有两个嫁得好的姐姐,哪一点配得上知府的爱女?怕不是失心疯吧?”冯渊嗤笑道。
知府慑于甄家的权势,不敢对周义成下手,可也不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的废物。
“还是董兄看得明白,可惜周义成那废物却不这么想,”李姓书生嗤了一声,道,“他自觉出身高贵,是皇亲国戚,便有些看不清自己的身份。”
姐姐成了皇子的妾侍,就把自己当皇亲国戚了?
冯渊摇头失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多谢兄台解惑。”冯渊想知道的,基本上都从这姓李的书生这里知道的差不多了。
他起身告辞。
李姓书生看着冯渊离去的背影,隐约感觉到什么,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