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大福晋的养娃日常/大福晋的团宠培养书(132)

作者:满汀洲 阅读记录

福晋怂怂解释,两个小家伙也急急跟着帮腔。

可岳母非是不听,黑心小棉袄们坑爹之后,又顺手坑了娘。素来爱妻护女,惹无数人被婆娘扯过耳朵,着其向直郡王学学的直郡王:……

头一回没马上回转,坚定护在福晋身前。

而是继续逃跑,夜里无人时才又抱着福晋好生安慰。小棉袄们漏风,注定难以久长。还是他们公母俩才是彼此终身依靠,福晋务必分清里外拐。

伊凤:……

被念了n多遍,也是服了这个老六。

只好嗯嗯嗯地随口一串彩虹屁:“是是是,以往是妾身着相了。竟舍本逐末,把精力都放在两个小没良心的身上。忘了爷才是妾身的天,才是妾身一生荣辱之所系。”

“亏得爷大度,不与妾身一般计较。”

额,直郡王表示,那计较还是要计较的。而且为了好生帮福晋涨涨记性,还拉着她深入交流了又交流。

阴阳怪气了好些日子的直郡王终于神清气爽,他的老岳父又跟暴风雪即将到来前的天空一样。

尤其目光偶尔扫向他时。

啧,那温度,比外头屋檐下的冰凌子都冷上几分。

众所周知,科尔坤对他的郡王女婿极为满意。恨不得把他长在嘴上夸,如今好好岳父态度丕变,难道……

好转后的直郡王终于厌了只有一个嫡福晋的萧索后院,露出男儿本色了?

咳咳。

康熙也好奇,又不好因此往儿子府中埋钉子。于是留亲家公手谈,边下棋边话家常似的打听着。

科尔坤沉浮宦海多年,从家世平平到如今的一等侯,管着偌大户部,又岂会是泛泛之辈?

就算他那一等子、一等侯的,都是借了女儿女婿好大光。

也不是说他就是个憨的呀。

不过要瞌睡了,找枕头罢了。这不,他表现得明显些,好奇的就来了?

偏科大人狡诈,卖女婿也要卖的不着痕迹。

非得皇上几经盘问,他才为两个乖外孙女鸣不平:“奴才与老妻虽望眼欲穿,但唯恐耽搁了孩子们课业。遂也都忍下不表,只老妻忍不住思年过直郡王府瞧瞧。结果……”

“皇上您猜怎么着?两个孩子课业忙是假,忙着被罚才是真的呢。”

“您都不知道福珠格格多懂事儿,挨罚了还替阿玛遮掩呢。可孩子孝顺,知道送礼得捡的好,略不完美的也不能浪费。毕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您说,这哪里错了?分明郡王爷矫情,身在福中不知福。”

康熙狠狠赞同,回头就把混账儿子召进了宫。

兵部有事?

不着急,真正要紧的事儿,不还有兵部尚书、左右侍郎跟一众堂官么?

且不能离了你这个郡王爷就运转不了呢。

倒是你皇阿玛,想想乖孙女那豆腐皮包子就满是感动。那么小的俩孩子啊,就有如此孝心了。偏她们阿玛牛高马大的,到如今也没说给皇父包过一回包子。

得,这不但上达天听,还罚了小的惹了老的呀。

胤禔心里苦,但胤禔不敢说。

只讪讪而笑:“皇阿玛说笑了,君子远庖厨,儿子哪儿会那个呀。”

康熙一个眼刀子扔过去:“朕跟你要孝心,你跟朕说要当君子?而且,君子远庖厨,真是你说那个意思?”

咳咳,那自然不是的。

辩无可辩,躲也没地方躲的直郡王无奈。只能挽起袖子,进了御膳房。

谢天谢地谢自己。

这些天‘监工’,以往兴之所至帮福晋和面 、擀面时候的小经验没白费。如今御膳房的御厨指点,加上自己那点‘底子’,上手起来倒是不难。

用不到午膳时候,一屉猪肉笋丁大肉包就宣告出锅。

白净净、暄腾腾。

标准十八个褶的大包子一出,连从旁辅导教习的御厨都忍不住竖大拇指:“郡王爷初初下厨就能有如此水平,实在是天赋异禀。若……咳咳,若皇上尝了,必然欣喜于您一片孝心。”

胤禔直觉他原本想说若哪天当不了郡王了,改行卖包子也能混个温饱。

不过不说者无罪。

他权当没听出来,只装了几个让人送去延禧宫给额娘。免得过后皇阿玛找额娘絮叨时,额娘觉得没尝到、亏得慌,非让他再如法炮制一回。

剩下的,则装吧装吧放进食盒里,一股脑拎去了昭仁殿:“皇阿玛,儿子幸不辱命,大包子蒸好了!”

话一出口,胤禔就惊觉有些不对。

定睛一瞧,好么!

前头只有他们父子两个的昭仁殿内现在挤满了人,太子、老三、老四、老五、老七、老八、老九、老十等悉数在场,全都以一种震撼到有些膜拜的眼神看着他。

胤禔:!!!

胤禔再看他皇阿玛的眼神就有些哀怨了:您老人家替孩子们出气也就算了,没必要叫上这么些兄弟来围观吧?

康熙:……

巨冤两个打在头顶,这真是凑巧来着。

一饮一喙,俱是前缘。也是你小子作弄孩子们太多次了,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被看了笑话。

但儿子是长子,兄长威严不能丢。

不然以后无法帮衬老父亲,约束好下头的皮小子们了。

思及此,康熙赶紧肃容正色:“这么快就好了?保清果然厉害,做什么都有模有样。不错,不错,你的孝心朕收到了,你们几个小的也多学着点。”

“珠珠跟敏敏都能给朕包包子,你们大哥都能下厨房,什么时候你们也见贤思齐一下?”

所有人等肃容,赶紧收拾起看笑话的心思。

乖巧听训。

然后翌日开始,你做点烧麦,他弄点饺子的。十八般武艺齐来,你方唱罢我登场。

顺利从胤禔一个人丢脸,演变升华到所有皇子皇女们的孝心大比拼。

有那心思灵动文采好的,甚至为此写诗作赋,花式吹捧。说自古父慈子孝,诸多皇子皇女如此,必然是感念皇上素日慈爱云云。浓浓父子、父女与祖孙情,足令世人感佩。

康熙自己人知道自家事,但花花轿子人抬人,谁还不喜欢听点好听的呢?

于是捡着其中文采上佳的奖励了几篇。

都知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更何况华夏本就是数千年的礼仪之邦呢?

孝顺二字早就融入血液,刻在精神中,渐渐成了日常行为准则。这么一倡导,还意外让百姓们对朝廷、对皇室有了更多认同。

这才康熙三十年,加上顺治十八年。

距离大清入关,还没有五十年呢。一些年迈之人还清楚记得当初山河破碎,后来剃发易服。对朝廷虽无奈服从,但心里却还是不屑的。

可这几年,皇帝先停圈地令,又大力劝课农桑。

鼓捣出能对付天花的牛痘,免费给周边百姓种。杀了好大一批贪官,严明了法度。以至于现在当官的有了合理合法的收入后,再不冒着生命危险往死里搜刮百姓。

那个什么内务府的,各种厂子办不停,招了不少人手,附近受益者众。

还有那个什么水泥,听说不止能修路。还能用在城防、水利等处。等明年,水泥多了、技术也熟了。就可以着手,把什么长江、黄河、永定河的,都好好修修。

治住那肆虐的水龙,再不让它们坏事儿。

还有,还有,那一亩地能打几千斤的土豆,明年也要陆续推广全国了。

一桩桩,一件件跟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重大好处相继落实。百姓们对朝廷、对当今的认同程度,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加深。

而皇家版的父慈子孝被大肆传扬后,原就向好的舆情更加热烈起来。

更多的人觉得,当今虽然非汉人,但习汉俗、说汉话。还以孝治国,惩治贪官污吏,保护边疆和平。实际上,跟汉人皇帝也不差啥,甚至比某些汉人皇帝表现得还好些。

胤禔:……

就感觉挺歪打正着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