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536)
“一年之后,我或许会重入京师。”
但明远并没有答应吕惠卿的邀请。
“但是小可才疏学浅,不过在商业财计上略有所长,入朝为官之事,是万万不可提起。”
但吕惠卿的目的也已接近达到了——毕竟吕惠卿因丁忧而远离朝堂,他自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巩固自己的势力。一年之后,那便是差不多了,若是能再得明远的助力……
再说了,这样年轻,又没有任何官场经验的少年郎,到了京中,还不是任他搓扁揉圆?
想到这里,吕惠卿不再坚持,而是柔声问:
“远之对市易法还有什么建议吗?”
“建议?”
明远苦笑。
所有的建议当年都已经对王雱提过了——他的全部建议就是不要推出市易法。
但是现在看来……王安石方面也是实在没有办法。
明远想了想,便道:“小弟的建议是,不要将市面上的所有货物都纳入市易司的管辖范围,最好能够划一条线,在交易总量高于一定限额的大宗货物,适用市易法。”
“否则若是小商小贩连一棵葱一头蒜,都需要向市易司出售或是准粜,那市易司恐怕真忙不过来。”
市易法的本质,是由市易司平价收购市面上的滞销商品,等到市场短缺的时候再卖出,属于政府出手干预市场价格,以防止大商人囤积居奇,垄断市场。
因为供给变化而引起的价格变动,明远在自己本时空见识得太多了,什么“蒜你狠”“豆你玩”之类的。
但如果寻常商品如同蔬菜果品之类,又或者是价值很低的非必需品,都被纳入市易法的范畴,那便真正是干扰中小商户的生存,属于扰民了。
吕惠卿闻言,一面点头一面沉思,同时微笑着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明远也不知道吕惠卿究竟有没有记下。
“另外,还有一项,惠卿想要向远之请教的——交子!”
话题终于由吕惠卿转到了“交子”上。
明远凝望着对面的中年人,对方在他面前显得气定神闲,眼中含笑。
三年了——明远还记得吕惠卿在汴京自己那座蔡河边的小院里向自己提起“交子”的情形。
将近三年过去,吕惠卿对此依然念念不忘,仿佛他早已明了了货币的本质——印制纸钞,就是最高效最快捷的筹款术,能够无声无息之间,将藏于民间的财富轻而易举地抽走。
“远之三年前所言,惠卿一一都记在心里。准备金制度乃是关窍,惠卿在这上头自不会掉以轻心。”
“如果朝廷同时在京东路、京西路、两浙路发行交子,远之可愿助我一臂之力,率先接受并使用?”
吕惠卿异常真诚地问。
这回轮到明远转转眼珠,心里闪过十七八个念头。
试验方交给他的任务是花掉一亿多贯,但从未说明是以什么货币的形式花出去。从实操上来看也是如此,金银、铜钱、各种钞引……他的花销从来不拘于一种货币形式。
这么说来,如果是花“交子”,哪怕这些纸币经过剧烈贬值,近乎一叠废纸……他也是能凭此完成任务的。
但是明远的心态早已不是单纯“完成任务回家领钱”的心态了。
他略想了想,只对吕惠卿说了一句话:“如果朝廷在发行交子时便昭告天下,承诺永远接受发行的交子缴纳赋税,那么,我跟!”①
第227章 千万贯
杭州城中十月的天气, 向来被称作“小阳春”,乍寒之后又回暖,草木犹绿, 百花之中总会有一两种开放。
如此好的天气,杭州城中瓦子里举行的蹴鞠联赛便进行得如火如荼。
这一天,又恰逢府学联队与齐云社对阵。这两支队伍都是过往战绩不俗, 在杭州城中支持者甚众的蹴鞠队伍。一时间, 瓦子门外都是叫卖门票的。最好的位置, 往往要加价加上不少, 最便宜的也要200文钱才能买到。
明远便拉萧扬去看。
“走, 带你见识见识蹴鞠比赛。”
萧扬却根本不以为意:“蹴鞠?这等小打小闹的把戏,没想到在南朝……在这里还有那么多人看!”
“我们都是打马球的!”
萧扬一抬下巴, 甚是不屑地道。
“呵呵, 我的好表弟, 整个大宋, 也就挨着横山那里,靠着榷场能有几匹好马,没事就别显摆了!”
明远这其实是在提醒萧扬:你, 已经是, 萧扬了!
萧扬马上“嗯”了一声,这才想起,打马球这项契丹贵族中最为流行的运动,在他生活中早已远去,根本不该再提起。
于是萧扬勉为其难地表示:愿意与明远一道去“见识见识”蹴鞠的玩法。
然而在蹴鞠场边,种师中对明远身边出现的萧扬不屑一顾:“就他?……明师兄, 蹴鞠里那么深奥的学问他看得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