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港娱同人)香江旧事[娱乐圈](505)

作者:璨月蝶心 阅读记录

在他所加以改良并创新的活死人系列丧尸片之前,其实还有一部1932年出品的黑白电影《白色僵尸》,乃是世界上最早的丧尸题材电影。

不过《白色僵尸》所描绘的故事,其实关于海地民间传说的巫毒巫师和还魂尸的故事,其内容大意就是一个巫师通过的巫术将大批亡者唤醒为活死人,然后让他们不分昼夜地在工厂里操作着机器干活……

这种不用吃饭不用发薪水的劳动力,简直就是典型的资本家的终极梦想。

后来他所拍摄的《活死人之夜》,便是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清晰的暴力描写和悬疑恐怖题材的掩盖,映射和讽刺了当时的混乱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内部矛盾斗争。

可以说,丧尸这个题材最主要的并非是恐怖暴力血腥,而是其下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有关于利益、关于人性等东西所形成的内部斗争。

因此,他才会在《布鲁斯特的亿万横财》出来之后,方才开始认可了苏韵这个年轻后辈的思维创造力。

在这次的面谈里,苏韵也是对罗梅罗这位恐怖大师很是满意:倘若只是单纯的恐怖题材类商业片,再怎么赚钱也就是一时的辉煌。

唯有是向其注入足以提供观众思考的深刻内核,用雅俗共赏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使得一种类型的电影成为永远的丰碑。

当年《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在前面虽然大刀阔斧地魔改了游戏版本的剧情,但至少前两部里,那种人在绝境之中的挣扎和希望的内核,还不算跑偏。

可惜,在第三部 开始向全球发展但又想不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之后,这个电影系列最终便变成了开挂女主角的无限装逼之路,再加上后来为了圆之前的剧情,一部部继续吃书、把游戏主角们拉出来溜溜吸引人气……直到最后,完全偏离了主题。

固然,电影系列的剧情是完全能捧起并捧红一个动作类电影的超级大女主,但苏韵想拍的,却始终还是游戏系列的剧情——那本来只是一群人在悲痛和混乱的社会之中,仍然保留着、孕育着人性温情的群像故事而已。

第208章 视角与定位

当然, 苏韵想拍游戏版剧情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因为游戏版的剧情是多主角的群像戏码。

群像戏虽然没有大女主戏那样能把大部分资源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从而使这个资源集中者获得最大可能程度上的爆红, 但是, 群像戏是明显要比大女主戏更能体现出这个题材的深度和内核。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 在苏韵接下来的计划里面, 《生化危机》这个IP系列的改编电影只是未来路程上的其中一环, 设定成六部连续的大女主戏,势必要耗去她好几年的时间来进行拍摄的相关工作。

相反,设定成群像戏的话,一来能更好地发挥这个题材;二来也是能借其组建出一个团队, 捧起一批以后可用的人才资源, 在她投身去忙于别的计划时,剩下的那些主角和配角们,也依然能够保证《生化危机》系列电影的正常拍摄。

而这就是演员和幕后工作者的区别——演员需求的是资源的倾斜和占有率等对自身有利的条件;幕后工作者的放眼所在点,则是资源分配、全面宏观调控以及相关发展计划的制定安排等与整个拍摄工作有所相关、并且颇为关键的地方。

把这个意思和罗梅罗表达出来了之后,罗梅罗因此还对苏韵在这种年龄就已经有这样的大局观而表示了欣赏之情:虽然圈中人大多是更看重幕后工作的重要性,但这世道来说,做幕前的主角显然是要比做幕后工作者在人前来得风光。

特别是如苏韵这样将近成年、快要开始年华最美好阶段的年轻人,能抵抗得住爆红的诱惑,转而放眼在整个系列的大局宏观调控之上, 把资源让出来重新进行分配……这是许多见识过幕前风光的人都难以做到的事。

别的不说, 就说他最开始拍的那部成就了他导演生涯的成名作《活死人之夜》,在当时因为资金的紧张,所以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一边做幕后, 一边还得兼职幕前做群演。

特别是那群改变了“丧尸”定义的丧尸群演, 除了自己剧组工作人员的兼职客串之外, 大部分是由当地爱凑热闹的吃瓜群众来免费客串的——他们的表现力太强,以至于自《活死人之夜》后的相关题材里面,丧尸那种步态蹒跚、张牙舞爪的表现效果,就都是来自于这群不甘寂寞的戏精吃瓜群众……

虽然是机缘巧合地成就了一种新的表演方式,但其中的主因,其实就还是人性中的自我表现需求。

所以,像苏韵这样明明见识过幕前的风光却依然愿意克制自我表现需求退居幕后的做法,方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最接近原计划所预想的结局:毕竟,没几个人在拍摄之前,是冲着扑街去的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