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同人)[美娱]红遍全球+番外(475)
而这一点对于艾瑞丝能否真正成为值得思考的人物至关重要,她很难引起观众比较特定的感情,例如单纯的喜爱或者厌恶,上一秒你同情她的遭遇、为她流泪,下一秒你会发现她根本不需要——这个女人比任何人清醒和冷静。
有些影评指出,乔茜.霍顿在片中缺少了一种做为蛇蝎女郎最为重要的性诱惑力,即便是一些纵欲的场景也只能表现出禁欲的气质。
我的观点恰恰相反。
其实性冷淡和性感是两个十分相近的命题,比如休息室与克里斯蒂安.贝尔的那场对手戏,亮白色的洋桔梗、晕开的唇线、绯红的面庞和濡湿的鬓发,这位女演员的表演能够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微妙的性张力,禁欲与纵欲不过是一线之隔。
我认为艾瑞丝很像那种冰岛后摇的音乐,犹如圣诗般的假音唱咏与虚幻迷离的吉他演奏,散发着无拘无束又冰冷绝望的味道。
不过这种冷是表面的,当你完全沉浸在电影中时,你会感受到属于艾瑞丝的激情,她无与伦比的钢琴演是音乐与表演的华美结合,就我个人而言,我是非常喜欢那段炫技式的演奏环节,可以说是非常震撼和无可挑剔的。
除此之外,乔茜.霍顿很少表现得比以前更好,但这一次显然摆脱了金发甜心和富家小姐的形象,创作出了一个令人着迷的天才女性角色。
横向对比同样饰演一位天才音乐家的《她比烟花寂寞》的艾米丽.沃森,我更怜爱这么一个本质上纯粹专注的人物,而不是那个被人为捏造成怪异疯女人的‘杜普蕾’。
引用我的著名同行罗杰.艾伯特先生的一句话影评:‘无需多言,看完电影之后,你会相信她是一位天才钢琴家,这就足够了。’。
乔茜.霍顿扮演的艾瑞丝,让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内心的专注、孤独、恐惧,以及只属于天才的自负。
好莱坞年轻一代最好的演员之一,实至名归。”
“回到电影本身。
《完美被害人》毫无疑问是一部创新且具有诚意的作品,虽说线索细节的铺垫有一些微不足道的瑕疵,但电影本身对于人性和爱情的思考、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探索等等都是极为可贵的。
电影的剪辑和配乐带有一种悲剧性的诗意,这显然要归功于导演本人的文学素养和美学感知,这让影片由始自终充满了一种迷人的氛围……”
第192章
比起西海岸的大部分影评人们对于《完美被害人》这部影片毁誉参半的评价,东岸戏剧大本营纽约的反馈就要正面积极多了。
《纽约客》的大卫.丹比、《纽约时报》的A.O.斯科特、《纽约每日新闻》的杰米.伯纳德……甚至已经退休的《纽约时报》前首席影评人文森特.坎比,全都为这部电影尤其是女主角乔茜.霍顿唱起了赞歌。
“德国新电影大师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曾说:爱情只是一种最精良、最狡猾、最有效的社会压迫工具。
乔茜.霍顿出现在男主角面前时,并不是咄咄逼人的美丽,而是带着一种矛盾和特殊的神秘气质,才是她吸引男人的主要原因。
其实女主角与纽约这座城市很像。
灯红酒绿的大城市,繁华的夜色越是耀眼,夜色下的阴影便越是浓烈,就像这个角色的内心一样。
电影的节奏并不慢,但还是给了主演尤其是女主角足够的长镜头,对于细微的表情动作进行捕捉,这些镜头非常具有美感,光影的连续变化、配合影片的台词营造出氛围和暗示,以及各位主演恰如其分的表演。
比如乔茜.霍顿和克里斯蒂安.贝尔上车前抽烟的那段,忽远忽近的灰白色烟气成功地操纵了我的情绪。
乔茜.霍顿的眼睛总是非常抢戏,我曾经认为她上半脸的演技被她太过美丽的眼睛限制住了,但是她下半部脸细微的变化堪称精妙,那双曼妙的红唇一开一合,洁白的牙齿轻轻咬住那支女士烟的瞬间,配合云烟缭绕的脸庞,以及身旁克里斯蒂安.贝尔迷恋的眼神,冷淡又火热。
那一刻完全令人惊艳。
我原本认为,她身上那种疯狂的艺术家气质和文雅的淑女教养交织出来的难以捉摸的动人神态,在这时已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了属于自己的魅力。
然而这个镜头最后的回眸不仅将她的魅力再次升华,更是打破了我对于这位女演员‘眼睛过于抢戏’的固有印象。
那双极为漂亮的眼睛里映出了反光,让人下意识地忽略了蓝到浓郁的色彩,而是将这误认为是某种金属的色泽,伴随着锐利的野心和凛冽的寒意,造就了这个充满毁灭之美的蛇蝎女郎。
可以说,若她的眼睛生得不够美丽,这一幕必定沦为平庸,而不是如此的危险、致命、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