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 [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番外(576)
但在掌控人心上,雍正皇帝实在是太过天真了。
他的行为非但没有让自己的名声变好,反而把这件事越炒越烈,让原本不知道的人,也都知道了他是如何弑父逼母,篡改遗诏登基。
这个政敌加诸在他身上的恶名,终于在他自己的推波助澜下,成了洗刷不掉的污点。甚至直到后世,影视剧中也依旧不乏抹黑他的存在。
弄到最后,雍正帝自己也绝望了,七分赌气又夹着三分希冀,甩出了一句: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虽然当代之时他的恶名是洗刷不清了,但内心深处还是存着一抹希冀,期望后世之人能够看到他的功绩,理解他的苦心。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作为雍正帝时,他受困于名声,做出了许多不理智的事;转世投胎成了富察明了之后,他依然不免受困于礼教。
而且,对她束缚最大的还不是礼教,而是马奇一家子对她无私的疼爱。
雍正帝做的事好似不通事故,其实他并非是不通事故,而是知世故又不愿妥协而已。
他的一生,父亲最疼爱的不是他,养母最重要的也不是他。
更有甚者,他的生母为了他的弟弟,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以最狠的手段伤害他。
他一生亲缘寡薄,纵有十三、十六两个弟弟对他诚心以待,终究是弥补不了前半生在亲情上的缺憾。
后世有一句网络名言: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才有恃无恐。
这句话如果用在重生点雍正身上,只有前半句适用。
正因前世对父母之爱求而不得,今生得到了他才会格外珍惜,不想再次失去。
要想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何雍正帝堂堂一代帝王,却心甘情愿地收敛自己的爪牙,去做一个符合这个时代价值观的淑女。
在这样一个宗族社会里,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并不只代表个人,还会影响整个家族的名声。
雍正帝渴望父母之爱,不想失去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自然也不想甚至不敢让父母失望。
他之所以强迫甚至催眠自己做一个合格的贵女,就是为了不连累富察家一组女儿的名声。
只是,这条路固然是她自己选择的,但他真就一点不委屈,一点都不觉得压抑窒息吗?
当然不是。
若他真的已经完全认命,也不会甫一入京,就迫不及待的递牌子进宫请见。
虽然她口口声声说是来拜见皇贵妃的,但胤禛并不是傻子,又岂会看不出她的口是心非?
回阿哥所的一路上,胤禛也不只是在尴尬。他还尝试着站在明若的立场上,分析她为何会变成如今的模样。
只是,他和明若的实际相处并没有多久,对雍正帝更多的了解也都是来自于史书。
所以,他并不能对明若的处境共情,能说出口的安慰之词不过是出发于道义。
明若虽然能感觉出他的善意和小心翼翼,但对于他不能理解自己,还是有些不高兴。
她抿了抿唇,脸上的笑容落了下来,“我知道了。你放心,再艰难的处境我都熬过来了,如今也不过是再熬一次罢了。”
话虽如此,但是对自己那几乎看得见的未来,她还是不自觉的流露出了两分惶恐。
——难不成,她漫长的后半生,真的就要像一个寻常妇人一般,困于内宅,为另一个男人生儿育女相夫教子?
哪怕在决定做一个淑女的时候,她已经为自己做了无数的心理建设。
但只要想想那一种未来,他便觉得眼前一片晦暗,唯一的一条出路看似宽阔,对他来说却不亚于绝路。
想到曾经的某个念头,她深深地看了胤禛一眼,吐出的一句话却是石破天惊,吓得胤禛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你说什么?”
第222章 明若的请求
见他反应这么大,明若反而淡定了。
他若无其事地将帕子在手心揉了揉,似不经意般擦去了手心黏腻的汗渍,用一种云淡风轻的口吻,把方才自己说出口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你娶我如何?”
胤禛一口气儿没上来,激动地捂住了胸口不住揉搓。
这副没出息的样子,让明若忍不住笑出了声,赶紧上前要替他顺气。
“……别,你站那就行,别再往前了。”
胤禛被她的举动吓了一跳,那口气反而送过来了。他赶紧往后退了两步,抖落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你笑得这么温柔,我瘆得慌!”
从前他俩相处的时候,都是互怼的多。
双方相互看不上对方的思想,明若一心想改变胤禛的想法,胤禛却对自己的三观很是自豪,说什么也不愿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