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 [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番外(539)
他先是满心欢喜,接着又想起了什么,紧张的把胤真挡在身后,“四爷您别怕门下保……保……护……”
话音未落,他就“咕噜”一声,翻倒在地,呼噜声随之响起。
“诶,法保?”胤禛一惊,急忙俯身查看,见他只是再次醉倒,身上也并没有摔伤,这才松了口气。
=====
的法保再次醒来,已经是在返京的马车上了。
临近年关,像关二爷这种信仰众多的神灵,也到了最忙碌的时候。
因此,胤禛也没有过多打搅,问过了关于神仙岛的事,又得到了通往神仙岛的名帖,就带着法保告辞了。
大概是来的时候把该清理的妖物都清理干净了,回城的路途一片坦荡。
胤禛手上有神行符,绑在马腿上,让他们返程的速度一日千里,来时走了数月的路程,回去的时候不过用了三天。
他们入京那天,正事腊月二十五,距离除夕不过四日。
其实,在满人入关之前,最重要的节日并不是春节,而是颁金节。
颁金节庆祝的是满人的诞生日,就相当于后世的国庆节。
但入关之后,满洲贵族也不可避免的被汉化,逐渐开始习惯吃汉人的食物,过汉人的节日,学汉人说话。
虽然在康熙朝的时候,整个宫廷之内通行的语言还是满语,八旗贵族也将鳗鱼侍卫必修课。
但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汉人的文化传承数千年,自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
所以,就算当权者再怎么不乐意,也不得不竹逐渐倚重汉话。
在这种潮流的趋势下到了乾隆朝,会说满语的八旗贵族已经是凤毛麟角。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满洲贵族连自己的语言都忘记了却依然对汉人的四叔不屑一顾。
以至于乾隆皇帝问了一句“虎兕出于柙,龟玉遂于椟中,是谁之过欤”?身侧满族近臣竟无一人可答,从而造就了闻名后世的巨贪和珅的崛起之势。
不过,虽然朝廷入关之后,就逐渐把春节当成了最重要的节日来过,可十月十三日的颁金节也要一年庆祝好几天的。
当然了,对于像胤禛这样的贵族来说,庆祝节日其实并不怎么快乐。
因为每到这样的重大节日,满汉贵族们进攻灵验绝对是个苦差事。
且不论御膳的滋味究竟好不好,只说平日里只用准备宫里主子膳食的御膳房,一下子就要增加数十倍的工作量,许多人就不可避免的吃些冷食,或者是已经炖的没滋味的热菜。
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没有植物油。普通百姓多食猪油,宫内御宴用的油更高级一些,是牛油。
但无论是牛油还是猪油,只要菜凉了,就不可避免的会结出白色的霜块儿。
那种菜,光是看着就已经倒进了胃口,更别谈吃了。
更惨的是不吃又不行,因为领宴之前,贵族们还有一样重要的活动那就是“跪拜”,而且衣柜就是以时辰为单位计算时间。
为了避免在跪拜的时候失仪,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贵族们是先是不敢吃多少东西的,更不敢喝水。
几个时辰跪下来,可想而知,等到领宴的时候,这些人已经是饥肠辘辘,前心都要贴后背了。
到那个时候面对这一桌御厨们精心烹制的御膳,那真是左右为难。吃的话实在是难以下筷,不吃的话又饿得烧心……
所以胤禛这次出门,最庆幸的就是出去的够早,回来的够晚,好歹把颁金节给混过去了。
一行人都走到西直门口了,骑着马跟在马车旁的法保还在低声嘟囔,“反正已经到这时候了,干嘛不等过完年再回来?”
作为康熙元后的亲弟弟,法保真可谓苦宫宴久矣!
陪胤禛做马车的揆叙掀开车窗上的帘子,好声好气地劝道:“法保兄,咱们这次赶回来是有正事要办的。反正往年又不是没有经历过,忍忍就过去了。”
“正事,什么正事?”
话说,有事回京城,不是四爷编出来忽悠洞庭君的吗?
揆叙正要再劝,却听见胤禛讪讪一笑,“我忘了过年还要领宴这回事儿了。”
——他要是早想起来,就不用神行符了,慢悠悠地走到年后,成功避过宫宴他不香吗?
帮他找借口却惨遭正主拆台的揆叙:“…………”
——罢了,终究是错付了!
但胤禛一开口,法保立刻就转了口风,“四爷日理万机,一时疏忽也是有的。就像揆叙兄说的那样,往年又不是没经历过,忍忍就过去了。身份不够的,想进宫领宴还不能够呢。”
揆叙再次:“…………”
——得,您二位是周瑜打黄盖,我就不该多嘴。
一向注重仪表的揆叙难得不顾形象地翻了个白眼,撩着车帘子的手微微一松,车帘落下,隔绝了法保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