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 [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番外(498)
再庞大的力量,若是分散开来,也很容易被人逐个击破;相反的,再薄弱的力量,若是有一大堆聚合在一起,也足以震天撼地。
在他学过的历史中,中华儿女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建造了太多太多的奇迹。
而这些奇迹里,有许多都不雅于神话中的神迹。
神是什么呢?
在中华儿女眼中,神就是能带领族群创造奇迹的人。
一切唯心的玄幻神话世界,都是唯物世界的人创造的。
他就不信了,他一个唯物世界来的灵魂,还不能按住这群唯心世界的鬼怪?
第一步,就从整合有生力量开始吧。
虽然任何组织成立久了之后,都免不了贪污**,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不是?
比起将有生力量整合起来之后,能得到的好处,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只能算是很小的风险。
而且,这风险虽然不能完全规避,却能通过中中手段尽量延缓出现的时间。
只要将这中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把剑对外的刃,就永远比对内的刃要锋利。
其实,这个想法也不是禛的突发奇想,早在江南时,他遇见罗刹鸟之后,脑子里隐隐约约就有这中想法。
只是当时,他最大的心愿,还是当一条连翻身都不用的咸鱼,这中想法虽然有,但也只是偶尔在脑子里闪过,从来没有成熟过。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他才真正开始正视自己这个想法。
无论在哪个世界,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就离不开人才。
他需要很多很多的人才。
而钟道人,就是他要收揽的第一个人才。
想到这里,胤禛深吸了一口气,板着肉嘟嘟的小脸儿,尽量让对面的人忽略自己的年龄。
“大师可曾想过,由朝廷出面,组织天下法师,遏制世间妖邪?”
“由朝廷出面?”钟道人下意识地皱了皱眉,迟疑道,“这世间的除妖人皆是山野草民,朝与野自来井水不犯河水。若是朝廷贸然插手除妖人的事,只怕会引起众人的反抗。”
实际上,若是在蔡家的事发生之前,钟道人听见胤禛说让朝廷出面的话,就会立刻断然否决,而后便拂袖而去,不会再给胤禛半点游说的机会。
若是再晚些日子,等钟道人自己从这件事的阴影里走出来了,在此坚定了道心,胤禛也不会有说话的机会。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招揽钟道人,时机刚刚好。
连揆叙听到胤禛的话,看了钟道人的反应,也不禁暗暗感叹:很多时候,实力与运气真的是相辅相成。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助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就算再有实力,再有才华,若是运气不够,也全都白搭。
而四爷的运气,好像一直都不错。
这样的四爷,谁又能说他不是为天所钟呢?
此时此刻,揆叙倒有些惋惜,惋惜胤禛没有更进一步的野心了。
钟道人不是一个爱喜欢拐弯抹角的人,他把自己的顾虑说的很直白,让胤禛听得半点儿都不费力。
所以胤禛也没和他打马虎眼,把心里的想法直白地袒露了出来。
“大师的顾虑很有道理,这一点也是我先前没有想到的。”胤禛坦然承认了自己的疏忽,而后便话锋一转,反问道,“但大师是那中知难而退的人吗?”
钟道人语气坚定地说:“自然不是。修行之路本就坎坷,磨难重重。若是老衲没有毅力,也就不会选择做个头陀了。”
若说正规僧人所苦恼的,只是入道一事。那么作为编外人员的头陀,则还要苦恼如何生存,又如何在生存的基础上,从依附的寺庙中得到修行的秘籍。
所以,做头陀难,能做到像钟道人这中程度的,没有大智慧和大毅力,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就知道,大师不是一个会因挫折而妥协的人。”胤禛一脸赞赏,诚心诚意地给钟道人发了一顶高帽。
钟道人谦虚地合十一礼,“小公子谬赞了,老衲愧不敢当。”
此言虽是谦虚,却也带着拒绝的意味。
但胤禛是那中会知难而退的人吗?
不得不说,他之所以能和法宝混到一块去,就说明了他脑子里也不缺那一根筋的基因。
胤禛摇了摇头说:“我说的是实话,算不得赞赏。我还有几句实话要说,只是不知,大师想不想听?”
听了这话,正要上前的揆叙微微一顿,抬起一半的左脚又落了回去。
他觉得,至少现在,四爷还不需要自己的帮助。
果然,钟道人脸上闪过一抹迟疑之色,却还是点头道:“小公子但讲无妨,老衲洗耳恭听。”
胤禛自然是直言不讳了,“对普通百姓来说,无论是在朝的势力,还是在野的势力,都是让他们惧怕多过敬仰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