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十年九月初九,南疆苗乡,见一白衣人手持一玉笛,背影温文尔雅,气度不凡,颇有江左梅郎之风采。此人出现后不过片刻便消失不见,属下多方寻找,再无踪迹。
后属下多方得知,此人来苗三载,恰同梅先生离时。
短短几行字,萧景琰却已是看得热泪盈眶。
手持玉笛……温文尔雅……来苗三载,恰同离时……
小殊,这一定是小殊,这么多迹象吻合,绝对不是巧合!
萧景琰一会儿失声大哭,一会儿泪中大笑,痴痴颠颠了一夜,才在案几上睡着了。密函紧紧攥在手心里,不愿放开分毫。
是他,是小殊回来了!
几日后,萧景琰风风火火地来到南疆,但那人早已消失,他住的地方也已是人去楼空,什么都没有留下。
萧景琰无功而返,这次却没有之前那般绝望和难过,虽只是一丝希望,但是也有了不是吗?
只要知道对方还好好的活着,便好。
元佑十一年九月初九,梅长苏的身影再一次出现,这一次是在北关。如同第一次出现一般,他凭空出现,又转瞬消失,萧景琰再次无功而返。
可经过这两次,萧景琰相信梅长苏活着的信念越发坚定。
他出现又消失,既告诉了自己他还活着,又告诉了自己他不想回金陵。萧景琰苦笑一声,小殊对于金陵的回忆,的确苦多于喜,他不想回来,也是情有可原。
小殊现在不回来,但他却要为他创造一个一片清明的金陵和大梁,让小殊走过大江南北时亲眼看到,萧景琰手中的大梁,林殊期盼的大梁。
群臣发现,这几日陛下对于朝政明显地关心了起来,短短几日,便将数件徇私舞弊之事严惩不贷,朝堂顿时清朗了许多。为此忠义之臣皆是暗暗拍手叫好,心中直道陛下终于认真起来了。
以后每年的九月初九,梅长苏的身形便如约出现在大梁国的大江南北,骤然出现,又瞬间消失。
萧景琰再没有去找过林殊,他如今整治朝纲,造福百姓,大梁国上上下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之景,百姓安居乐业,群臣清正廉洁,对萧景琰更是百般爱戴。
萧景琰接过密函,唇角勾起一抹浅浅的微笑,这些年,他虽未曾再见过小殊,可他用自己的方式,让小殊见到了自己。
让小殊通过观览百姓盛况,倾听百姓对他的评价,将如今的自己传达给了小殊。
而小殊也用自己的方式,将如今的他传达给了自己。
……
元佑三十一年,萧景琰驾崩,享年五十八岁,举国哀痛,丧钟敲了三天三夜,皇城外跪拜了数万位披麻戴孝的大梁民众,皇城中盛不下了,人们就跪倒城门之外。
这三天三夜,天上的长生灯永无止境地飘着,一盏落下来,一盏又补上去,这是在大梁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梁国的民众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他们最爱戴的皇上送行。
他驾崩那天,漫天大雪。
萧景琰脸上带着恬静的笑容,望着外面的大雪,便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两人初次相遇之时。
“先生是想选太子,还是誉王?”
那人声音淡淡,但其中的坚定却不容置喙:“我要选你!”
……
京城数千里之外,琅琊山,后山
一条身着白衣的颀长身影灵活地在山林中穿梭,不过片刻间,便到了一片梅花林中。
梅花深处,一尊无字墓碑安静地耸立在那。
那白衣人扑腾一声跪在地上,俊美的脸上露出哀伤的表情,“苏哥哥,你的,愿望,飞流,完成了。”
情不知所以,而以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