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真不想当反贼[基建]+番外(659)
骆时行看了他一眼,轻咳一声说道:“放心,我不可能为了府城拖垮咱们自己的。”
一旁一直不怎么说话的袁智弘忽然开口说道:“那也要注意一下,说不定会有难民过来,到时候怎么安置也是个问题。”
骆时行皱眉,说实话,一般邻县遭灾的话,对于本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人过来救吧,可能不好安置,不救吧,不说难民聚集多了容易出乱子,问题就在于他也不忍心放任那些人去死啊。
萧善诗忽然说道:“其实这些时日,咱们这里已经来了很多外人了,我说的外人是其他县的人。”
骆时行听后有些奇怪:“短时间能过来的都是邻县的吧?他们跑什么,叛军又没影响到这里。”
萧善诗解释道:“不是受到叛军影响,据说也是因为税收才逃难过来的,咱们这收税数目不变,传出去之后自然会有人过来。”
哦,还是刘延祐折腾的,骆时行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萧善诗说道:“这些人过来之后没有地种,就跑来应聘矿上的工作,我最近过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便问了问下面,这才知道这件事情。”
骆时行沉吟半晌说道:“若是他们不捣乱的话就随便吧。”
经济发达政策好的城市吸引别的地方的人过来打工也正常,不过,人口流动快的话,可能会带来治安问题以及需要出台相应的落户政策。
之前他们设置的落户政策基本已经半废,那时候这些政策针对的是别的部落的人,后来这些部落都成了北带县的一员,那所有的政策自然一视同仁,哪儿的户口都一样。
现在这些外县来的,并不是他们允许对方落户就行的,还需要他们原本的家乡同意户籍调动。
其实这才是最难的,如今的大唐,想要评定一个县的等级,看的是人口,人口多的就是大县。
所以一般县令都会严禁人口流出,哪怕不能升级成大县,但如果人口流出过多的话,到时候朝廷一查就会怀疑这个县令没本事,不适合当县令,这可是影响官帽的事情。
骆时行让人去查了查如今哪个县来的人最多,如果人多了,而且有意向落户的话,那他就去跟那些县令协调,如果不行,就再说。
反正北带县地盘扩大之后就有些缺人了,他巴不得人口都跑到他这里来。
南边的战事并没有影响到北边的情况,骆时行除了担心程敬微的安危之外,每天还是做那些事情。
最多也就是上下班的时候一个人走觉得有些寂寞。
就在他觉得寂寞的时候,他的奏疏一路到了洛阳,直接到了中书省的手中。
三省负责分类奏疏的官员看到之后立刻吓了一跳,立刻派人送到了兵部手里。
兵部尚书看完之后也有些纳闷:“交州那边并没有战报递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来人提醒说道:“如果冯子猷真的像是北带县令所说一般纵兵为害乡里,他自然不可能把消息送出来。”
兵部尚书略有些迟疑:“这……这县令是如何得知的?”
这事儿不该他管啊,而且北带县距离府城还挺远,他这消息也来的太快了吧?
“嘿,这可是北带县令,你最好相信,不提其他,至少他是汉人,没必要谎报军情。”
兵部尚书瞬间头脑清醒,对哦,这是鼎鼎大名的北带县令,虽然说是太后面前的红人有些勉强,但显然是能让太后记住的人。
而且传言说此人颇具才干,谎报军情对他也的确没有好处。
于是兵部尚书立刻开始让人去查看。
他一边吩咐一边忍不住嘀咕:“交州那个地方是不是风水不好啊?怎么三番两次的闹反贼还破城?”
尤其是太后最讨厌的就是起义军,不管什么理由,但凡敢造反的都严惩不贷。
这一次估计交州刺史要倒霉了,当然,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也不知道交州刺史有没有活着。
交州刺史当然是活着的,骆时行跟程敬微准备了那么久,虽然骆时行没想到冯子猷会按兵纵敌,但是程敬微知道啊。
因为上一世他就这么做的,所以虽然表面上说是他们的兵马陈列在北带县跟交州府城的边境,实际上他早就暗中派人潜入了交州附近的山内,一旦交州城出现事情,他们不必禀报立刻出兵。
不用打败敌军,只要将刘延祐救出来就行了。
不过想要救刘延祐,不把敌军打跑也不太可能。
等把叛军赶出去之后,程敬微带人绕过交州城,追击那些敌军,他为的不是把这些敌军一网打尽,而是故意驱赶着他们往冯子猷的地盘跑。
冯子猷虽然这一次只是坑了刘延祐,但如果留着这个人,谁知道下一次他会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