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良妃重生记[清](498)
主要是因为这事牵扯有些大,皇上要去看看各方面的动态。
指婚和不指婚,指婚对象是谁,都是有说法的,造成的影响也是完全不同。
如果只是科尔沁一家在那里怂恿皇太后,皇上才不会理会了,可如果动心思是蒙古其他部落,尤其是那些战略地理位置重要的部落,那皇上就要考虑很多问题了。
大清的利益,除了要分给八旗,还要分给蒙古,这样大清才能安稳。
所以皇上不能无视蒙古的心声。
可这种事情,会有人不动心吗?
科尔沁也不是傻子,尤其是孝庄文皇后在薨逝之前,还给了皇太后一些暗示。
所以虽然这事最先的确是科尔沁提出来的,可等到皇上去查的时候,有条件合适的蒙古部落都有一些心动,然后进行了行动。
还是那句话,一个女儿而已,就算没有一点作用,也舍得起,要是能为自家部落带来利益那就大赚特赚。
毕竟在蒙古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自家部落出一个皇子嫡福晋,哪怕什么都没有得到,光名声就挺唬人的,可以玩狐假虎威那一套。
大家都不傻。
于是乎,皇上看见的就是蒙古诸多部落,都积极的向皇太后「推销」自己家的格格,连科尔沁一向的老对手阿霸垓也参与了进去。
第269章 理所当然
阿霸垓,也就是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端顺妃的娘家,这个部落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势力上都半点不弱于科尔沁,甚至于更强。
这点从当初蒙古帝国最后一位大汗林丹汗娶了阿霸垓格格为正妻,而科尔沁连一个小妾位置都没有捞到,以及清初三代帝王接连和阿霸垓联姻,就可以看得出来。
既然连阿霸垓都参与了进来,那科尔沁不怕白白便宜了别人吗?
科尔沁当然不傻。
事情到了这一步,如果皇上真要指婚,那么必然是不能漏掉科尔沁的。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皇上当年是孝庄文皇后扶上龙椅的。
只要皇上没有和科尔沁撕破脸,那要给蒙古部落发福利,怎么都不可能绕过科尔沁。
当然科尔沁也不是傻子,知道皇上不愿意科尔沁坐大,所以也没想过包圆了三胞胎的嫡福晋之位,只要出一个,他们就满足了,毕竟独吞的事情太招人恨了。
既然没想过包圆,科尔沁就将消息放了出去,而是想要利用有这方面野心的蒙古其他部落一起向皇上施压,「逼迫」皇上同意这事。
然后作为孝庄文皇后的娘家,当今皇太后的娘家,科尔沁怎么都不可能落下,即便是皇上执意不肯让科尔沁出一位皇子嫡福晋,但后面也肯定会给予一定补偿下嫁公主或是郡主,反正怎么样科尔沁都是稳赚不赔。
其他蒙古部落的人也不傻,自然也有人看明白了科尔沁的意图。
只是有些时候知道对方是明谋,但只要对自己有利,那自然还是有人会心甘情愿的中计。
满蒙联姻是旧例,「北不断亲」是大清的国策。
而且这事也不是蒙古部落故意找茬,或者是为难皇上,或者是异想天开,而是现在的国情就是如此。
大清几代帝王的后宫有蒙古出身的嫔妃,宗室子弟也是接连迎娶蒙古格格,凭什么现任皇子就是例外,不娶蒙古格格做嫡福晋?
要让皇太子的嫡福晋是蒙古出身,蒙古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不可能,皇上绝对不会同意,所以当时连科尔沁都没闹。
可问题是这一次的对象是三胞胎,没有皇位继承权的三胞胎,那就不一样了。
皇上不例外,宗室不例外,凭什么皇子能例外!
这些人又不知道上辈子的事情,单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蒙古出皇子嫡福晋完全是门当户对,并且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且选择三胞胎,在蒙古这边看来,已经是他们退让一步的结果了,皇上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正是因为这种理所当然的想法,所以但凡有年纪合适身份合适女儿的蒙古部落,都起哄起来,并且开始发动自己的人脉关系网为自己家女儿敲边边鼓。
虽然不是每个蒙古部落都如阿霸垓那样,可以直接同样让住在皇宫里的端顺妃出面,直接去宁寿宫找皇太后,或者是邀请懿妃「聊天」,可哪个蒙古部落在京城没自己的关系网啦!
毕竟这个时候敢出头起哄的蒙古部落,都是有势力的,不是迎娶过爱新觉罗家的格格,就是嫁过女儿给爱新觉罗家,都能找到合适的人递话给皇太后、皇上和懿妃。
⚹⚹⚹
永和宫。
刚刚送走端顺妃,云果有些疲惫的揉了揉头。
事情的发展真是有些出乎她的意料,明明上辈子没这一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