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策瑜]许君半生(48)
另一边,孙权却刚收到周瑜驰军夷陵的消息。
他静静的看了看坐在下首的鲁肃。
“子敬,公瑾此举,你有何看法?”
鲁肃恭恭敬敬的垂首,眼睛也没有抬起来。
“臣以为弄险。”他顿了一顿,却又补充了一句。
“不过兵者诡道,亦贵在奇险。”
“恩。”孙权没有多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他看的出,周瑜已开始燥进。不论结果如何,他对战事的急切都显而易见的表现了出来。
“主公。”鲁肃忽然下位,躬身一礼,呈上一信函。
“此乃臣前些日子与刘皇叔晤,孔明托臣奉上。”
“喔?”孙权的眼神闪了闪。“信中所说为何?”
“臣不知。”鲁肃只是淡淡道。“但他另有一言,托肃告知主公。”他顿了一会儿,似乎在斟酌什么。最终,却还是开了口。
“孔明说,野兽在隅,若得另一猛兽与其相峙,善也。”
孙权忽然笑了。
他未曾打开那信函,却问了鲁肃一句——
“子敬认为他此言何意?”
“臣不敢妄断。”此刻,鲁肃却忽然抬起头,眼神复杂的望着孙权。
“但臣知道,公瑾,永远是可以信赖的。”
孙权却只是将手放至口边,目光射向了其他地方。
他轻轻道。
“下去罢。”
第三十四章 箭伤,隐疾
鲁肃走后,孙权慢慢的打开了那信函。
果不出他所料,诸葛亮在信中以无立足之地为由,言辞恳切的讨那荆州数郡,又废了大段口舌以表拳拳忠心。自然,这信里亦有弦外之音,无非便是托鲁肃带来的那句话。
用刘备牵制周瑜……哼。这卧龙如意算盘打的倒是好的很。
孙权将那信函缓缓合上,找一木匣子收了起来。
诸葛孔明。倒是真有两下子。但,还是小看孤了。
亦错看了孤对公瑾的态度。
孙权静静的坐在桌边,发出了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再怎么样,那毕竟……还是公瑾阿。
哥。你看,其实,孤无法做到太绝。
此时孙瑜正在丹阳。他早已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去南郡,却不能去。
他不能再令仲谋为难。
所以他每日都一遍遍的在写着通过驿馆而往南郡去的书信,却一日日的绝望。
不知那人是成心不回,还是战事胶着,脱不开身。
可他依然写。仿佛每次俱能收到他的回信一般。
他强迫自己这样想。
真是因果报应。他忆起那些年少飞扬的岁月,只要是与周瑜分隔两处,总是能收到那人频繁的信件,干净俊秀的小篆,密密麻麻,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叮嘱。
那时自己还嫌他婆妈,卖弄风雅。
自己是喜欢隶书的,总觉得写起来朴素大方,又省时省力。
五年后他死而复生归来,发现周瑜在书卷上做的眉批,都改成了汉隶。
曾经,他和周瑜在一起了近十年的时光。
信的开头,从“伯符将军如晤”变成了“伯符”,最后便是“无赖,浑球”一类的字眼儿。孙瑜想着,便在昏黄的油灯灯光下低低的笑了。
不回又怎样,我还***不信你一辈子都躲着我!
想到此处,孙瑜复又拿起笔,在上好的绢帛上写下了一行字。
“公瑾。一个破南郡,别拖了。我真的想你了。”
当然,他们都没想到,这一拖,竟真是一年。
不论是他们,抑或曹仁,都已经再也等不下去了。
当周瑜收到曹仁约定克期大战的战表时,他亦收到了孙瑜第三百封信。
他淡淡瞥了一眼那堆积如山的信函,却手握战表,看着程普与吕蒙。
他面上一派端方谨肃。
他说。
“点兵。”
高楼欲倾。
这是一场已经等待太久的酣战。两边的人都似杀红了眼。平阔大地上,只见万马奔腾的景象,只见沙场喋血。
周瑜冲杀在其间。刀锋进入人的身体,复拔出,便是一腔热血染红头上碧空。
他望着眼前城池,心中只想,那便是他囊中之物。
孙吴的军士已占了上风。
一年的光景,都等下来,他此刻却似有些心焦。兵家忌冒进。他之所以等,是要等到曹仁先行挑战,先沉不住气的一方,必将士气骄浮。
可如今荆州近在眼前,他却一刻都不想等。
城门将破。
他高举古锭,比着一个进军的姿势,见士卒们发了疯般的向里冲。
他眼中是铺天盖地的周字大旗,却未见那城墙之上透着寒光的箭尖。
“大都督!!!!!”他闻声转头,忽见吕蒙红着眼冲了过来,脸上的恐惧是自己从未见的。
接着,便是尖锐的痛楚蔓延到了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