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后传-张家守陵人(283)
这时争吵声音停止了,门口的帘子被掀开。孙教授板着脸看着我俩,随后对萧容说:“你小子还没进门就开始说我的坏话了?”
萧容忙赔笑道:“晚辈不敢,这不是怕您俩讨论的太过投入,吓到子琳嘛!”
孙教授冷哼了一声,然后对我说:“丫头,你怎么又跟这小子混在一块了?他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劝你离他远些。”
“嗨,我说孙伯伯,不带你这样在女孩子面前说我坏话的哈。我这好不容易树立的形象,都被你破坏了。”萧容又好气又好笑的埋怨道。
“哼~”孙教授瞪了他一眼,扭头回到书桌,继续看他的资料。
看的出来,萧容和孙教授的关系其实挺亲密的。受了他一顿冷眼的萧容一点也不在意,朝我无奈的笑了笑,随后我们才走进去。
这时书架后面探出一个脑袋,见到我俩后,脸上的褶子瞬间开了花,忙出书架后面闪身出来。笑着对我俩说:“你们来得不巧,孙老头儿驳不过我,正生着闷气呢,你俩这不撞在枪口上么?”
萧容朝他点点头,然后低头提醒我一声:“这就是潘教授。”
“潘教授好。”我礼貌的打了声招呼。
“好好。。。”潘教授笑眯眯的将我俩请到茶桌前面,完全不理孙教授脸色铁青。我打量着这个潘教授,年龄虽与孙教授差不多大,但无论从着装打扮还是精气神都要比他年轻许多。
他穿着一件宽大的花色短袖衬衫,再配七分裤,脚上夹着人字拖,头发虽已稀疏花白,却抹着发油梳的根根分明。
三人分别坐定后,萧容好奇的问:“潘伯伯与孙伯伯刚刚在争论什么呢?”
“哦,我们对司马迁在创作《项羽本纪》这篇文章时的态度持不同的观点。”潘教授递给我俩每人一杯茶,然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眉毛轻轻扬了扬,不以为然的说道。
萧容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又问:“是吗?这可是《史记》中的名篇,不妨把二老的各自的意见说出来,也让晚辈可以参悟一番。”
潘教授爽朗一笑,指着萧容说:“你小子说话不诚恳,我不爱听你说,我倒想听听这位丫头的看法?”说着扭头盯着我。
“啊?”我一紧张差点把茶水都给洒了,没想到喝个茶还得被拉去问问题。更惨的是,两位前辈刚为此吵了一架。我现在若回答的稍有偏差,不仅得罪一方不说,恐怕又会重燃战火,怎么这么难啊!我只不过是想喝口茶而已。
我求救似的望着萧容,正迎上他同情又无可奈何的目光。只得硬着头皮问潘教授说:“不知两位是如何意见相佐呢?”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关于项羽的几大事件,并从中反应了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我的看法是太史公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记叙事件,而是在同情西楚霸王这个人物。”
我点了点头,赞同道:“您说的不错。”
潘教授笑着说:“然后孙老头就觉得作为史官应以客观记述为己任,不应该掺杂着个人的情感。而我认为史官不仅是记述者,也是时代的参与者,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毛病啊!”
听到这儿,我大概明白了,原来他俩争论的主题就是围绕着司马迁写《史记》时究竟该不该掺杂着自己的私人感情和观点。
“丫头,你认为谁说得对呢?”说着潘教授满怀期待的看着我。
这问题显而意见,并没有正确的答案。我没有料到,原来即便已经修炼成潘孙两位专家级别的人物,还会为一个没有答案的观点而争论不休,这是否也侧面的反应了,无论何种学术,都有它的两面性,存在着求同存异的一个过程。
我收起了思绪,朝书桌上的孙教授瞟了一眼,发现他眼睛虽盯着文件资料,事实上却一页未翻,唉,这老头儿。
随后说:“这事啊,我是这么看的,身为一个史官的确应该摆正自己的身份,实事求是的记叙,不该掺杂私人情感,免得影响后人。”
潘教授听我这样说,明显有些失望。
“但是呢,史官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情感。若是把文章写得冰冷又刻板,恐怕也打动不了人心,没人会看的吧!”说完我又探头看了一眼书桌前的孙教授。他正若有所思的样子,可能察觉到了我的目光,抬头也看了我一眼。
我假装没看着,又说:“说起大史学家还有三国的陈寿啊,此人身为蜀国人,在晋朝一统天下后不也将曾经的故国称之为伪朝,而奉魏和晋为正统嘛。相比之下,司马迁敢在汉朝的天下同情昔日高祖皇帝的宿敌,已经是可敬可佩了。所以我觉得无论他是什么身份,都得先谋生存而后发展,个人私情在时代宏流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润色罢了。至于笔下之人的功过是非,后人自有慧眼去分辨,这是晚辈的一点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