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娘娘负责躺赢+番外(264)
这些年来,除了日常相见的问好,宋嘉书单独跟宋氏说的话,当真是一个手的手指头就数的过来——比她穿过来的年数还不如。
比起曾经努力蹦跶过争宠的武氏,以及也曾试图跟宋嘉书和耿氏交好的郭氏,宋氏才是真正的沉默。
然这回她的懋嫔位份,却让宋嘉书知道,雍正爷此人,或许不说,但他从来不会忘记任何事情。
任何人的功和过。
哪怕宋氏已经失宠许多年,除了府里的宴席相见,皇上多年未进过一次她的屋子,未单独见过一回、说一句话;哪怕宋氏的两个女儿都年幼夭折没有留住,连正经的名字都没有。
但皇上还是记得的,他记得宋氏是最早服侍他的人,记得宋氏曾经给他生过两女,所以给了宋氏一宫主位。
耿氏这个脾气,最不适应跟宋氏这样闷不吭声的人说话,也说不上话,于是只道:“姐姐去正殿见懋嫔去吧,我在这儿躲躲。”
宋嘉书便起身浣手,然后披上大氅往正殿来。
不比耿氏的随意,懋嫔见了宋嘉书,是正儿八经的行礼:“见过熹妃娘娘。”
宋嘉书对这种沉默至极,一板一眼的人也比较没法子,于是只得按着宫规的礼仪,请她入座,命人上茶。
懋嫔坐了一会儿,勉强寻了两件年节下宫里的闲话说,然后就有些不安的抿着嘴坐在原地。
宋嘉书便道:“宋姐姐有话直说便是。”
懋嫔吓了一跳,只道:“当不起娘娘这声姐姐。”
宋嘉书无奈,这也是从前在府里的称呼罢了。
懋嫔又犹豫了一会儿,终是开口道:“听闻皇上有恩典,命内务府和花房的人去移从前府里娘娘凝心院中那株石榴树。”
宋嘉书点头,这事儿都过了皇后娘娘跟前,也不是什么瞒人的事情。
懋嫔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起身福道:“臣妾,臣妾有一不情之请,想托娘娘的福,能否叫花房将我院中那株花椒树也顺道移了来。”
宋嘉书不免一愕,懋嫔千百年不说一句话,如今亲自上门却是为了一株花椒树?
懋嫔见眼前的熹妃不答,更加局促了,连忙道:“熹妃娘娘,臣妾并不敢故意为难您,叫您格外劳动去吩咐花房。而是此事儿臣妾已经先与皇后娘娘求过了,皇后娘娘道,这是皇上给熹妃娘娘的恩典,让臣妾来请教您……”
宋嘉书笑了笑,看着懋嫔解释的没了话十分窘迫,忙接上道:“既是皇后娘娘也知道,我这里更没什么,不过是顺道的事儿,哪里有不能的呢。”
懋嫔这才千恩万谢的起身准备告退,宋嘉书看外面雪越发大了,就想留她多坐一会儿避避雪。
然而懋嫔人虽坐下了,但看上去却像是坐钉板一样不安,嗫喏了片刻,又开口感恩宋嘉书肯带着她的花椒树一起移栽之事,像是插了电的复读机一样不断重复道谢。
宋嘉书见她实在呆的难受,只得让白宁送客了。
“姐姐去了有一会儿,可有事儿?”宋嘉书回去的时候,只见牛乳茶都下去半罐了。
她便把花椒树的事儿说与耿氏,耿氏听了就叹气:“唉,懋嫔娘娘也是心里苦。姐姐不知道吧,那棵花椒树有二十五六年了,是当年懋嫔的两个小格格……不,若是按现在称呼,就是两个小公主,还在的时候,母女一起种下的。”
“咱们入府晚,我知道的也不多,还是从前听府里服侍的老人儿说起来的:别看宋格格如今枯木一样,但她是最早入府的格格,当年可不是这样木头似的人。”
“那时候还没有雍亲王府,只是宫里的阿哥所,皇上也还是阿哥,没有福晋也没有旁人,宋姐姐独自服侍皇上有一年左右吧。后来李氏入阿哥所的时候,她都有喜了。虽说第一个生下的是女孩,但那时候宫里孩子也少也格外稀罕啊,听说先帝爷和太后娘娘当时都特意赏过她呢。”
耿氏拿过一个新的烤串,放在手里先顾不上吃,只叹息道:“宋姐姐的大格格,足长到两三岁才没的,没过几个月,不足岁的二格格也一病去了。之后宋姐姐大病一场,等咱们进府的时候,她就是那样成天只坐着不说话的人了。”
宋嘉书除了觉得感伤外,也对耿氏的情报颇为感叹,这真是什么陈年旧事都知道啊。
耿氏的唏嘘随着说完也就散去了,开始专心吃烤串。
倒是宋嘉书是第一回 听懋嫔的旧事,又想起方才懋嫔为了一株花椒树千恩万谢的样子,不免道:“所以,这花椒树就像归有光的枇杷树一样啊……”
宋嘉书感叹完,耿氏迷惑脸:“什么枇杷?这季节可没有枇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