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我在汉朝搞基建[穿书]+番外(843)

作者:青鸟临星/云长歌 阅读记录

可惜刘旦也死了,并且是全家连同妻族都没了。

刘彻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憋屈过了。

结果就在他憋屈的时候,北境国露布至京。

此时已经很多人都知道乌师庐死于北境王之手,刘据为了给他弟弟争荣誉争奖赏,直接派人模糊了重点,只说乌师庐太过自负跑去北境国挑衅北境王,被北境王摆了一道,不仅送回了张骞苏武以及一千大汉百姓,还被北境王手刃在了关市附近。

一时之间北境王在长安几乎成了智勇双全的代表,压根就没人知道刘谈去捅乌师庐是出于愤怒,也不知道北境王殿下用了多么不光彩的手段。

这大概就是语言的艺术,最主要的是对于这样的说法刘彻几乎是放任自流的。

整个长安城在得知乌师庐被北境王杀了之后,都是精神一震,自从卫霍去后,大汉已经很久没有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北境国的新捷报传来——车师国国王不敌,于五日前投降。

本来大家都在称赞北境王有勇有谋,却万万没想到刘谈这么干脆果断,搞死乌师庐之后就趁着匈奴抽不出手来的时候直接打下了车师国。

长安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起来。

比起乌师庐之死,车师国对于长安很多人都影响更大。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大汉的商人们发现了新的商机,开始组织商队前往西域,一方面是将大汉的物品运送到那边,另外一方面是将西域那些珍贵的物品运回来。

这一来一回利润丰厚,但伴随着的也是无上的风险。

尤其是车师国的存在,那里是大汉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但是车师国这个国家就特别的墙头草,大汉实力强盛态度强硬,他们就会对大汉的商队特别的和气,甚至到谄媚的地步。

可若是匈奴人态度强硬,他们就会听从匈奴人的话,不仅对大汉商人爱答不理,更过分地甚至还会拒绝让大汉商人入城。

车师国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如果不能入城补给的话,大部分商队是没办法坚持到下一个西域小国的。

更何况别的西域小国也更加听匈奴人的话,没看之前的大乌孙连大汉的公主都娶了,结果呢?还不是更偏向匈奴?

所以因为车师国的态度问题,导致大汉商人的行商路线特别的不稳定。

如果只是商人也便罢了,可问题是能够组织起商队的不仅仅是商人啊,更多的是贵族。

达官贵族一般不会自己经商,不过他们会让门人去经商,那些商队看上去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商队赚到的钱就跟他们很有关系了。

这让长安甚至整个大汉许多贵族都对车师国恨得牙痒痒。

所以乌师庐的死只是让大汉的百姓觉得出了口气,到了高层那里就开始担心匈奴人会不会因此反扑得厉害,他们并没有像百姓那么乐观,甚至桑弘羊都已经开始忧愁地在清点粮草了。

不过他没有上书责怪北境王,他儿子还在北境王手上呢啊!

他在这里参北境王,北境王大概就敢搞死他儿子,惹不起啊。

在这个过程中,最活跃的大概就是刘屈牦,他逢人便是先称赞北境王殿下智勇双全,称赞他勇不可当,但等称赞完了就会像长辈一样担心北境王这样会不会遭到匈奴的报复?

也不知道北境国能不能抵挡得住匈奴的进攻?万一抵挡不住,长安这边是不是要早做准备?

于是,跟百姓的狂欢不同,高层那边先是都发愁了起来。

刘屈牦一边拱火一边笑,匈奴当然是打不过来的,所以他现在只是在铺垫而已,等铺垫得差不多了,北境王这个王位也可以废了。

他最能影响的就是官员,从官员到百姓需要一段时间,不过没关系,他可以慢慢来。

只要说多了,就会给大家留下一个北境王太过鲁莽的形象,到时候所有人都会知道有一个沉稳的君主才是最主要的。

只是他铺垫了半天收效却甚微,官员们也就三分之一觉得北境王冲动了一点,但就算如此也会加一句:“少年人嘛,正常。”

没办法,杀死乌师庐的光环太大,大到哪怕都知道这样做可能不妥,但大家还是会对刘谈十分宽容。

就在刘屈牦想要再接再厉的时候,北境国的捷报传来,直接把他之前的铺垫全都给废了——大家对刘谈杀死乌师庐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是大家是不会跟自己的钱过不去的。

如今车师国拿下来之后,那里就是自己的地盘,好多人没去过通达城却也知道那里如今的繁华,并且商队在那里也不用提心吊胆,反而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帮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