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基建]被误认是神明以后+番外(20)

作者: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目前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圣经故事与苏美尔神话传说中关于大洪水的描述,有较高的同源性,有可能是苏美尔神话流传下来,再由古巴比伦人、犹太人等各民族流传开,成为广泛的文化现象;

但也有学者认为,确实曾经发生过世界性的大洪水。

关于大洪水发生的时间,也有很多不同的学说观点,其中一种是大洪水发生在12000年前第四纪冰期结束时,还有一种说法是8000年前左右。本文设定的大洪水年代与后一种比较接近。

至于木炭是怎样被伊南用来“发动群众”的,咱们下一章说。

第10章 公元前6900年

此前无名部落的人误打误撞发现了黏土在篝火里烧制能够变得坚硬,黏土会变成素陶。

但是篝火的温度不够高,没办法让素陶坯变成真正的陶器。

提高烧制温度可以实现陶器的烧制,但这就需要用到一项燃烧时能释放更多热能的材料——木炭。

伊南颇有些得意地望着手中的木炭:历史上的人类发明木炭,恐怕也是误打误撞,在没有能够完全燃烧的篝火堆余烬里发现这些黑漆漆的、遍身孔洞的燃料。

木炭在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甚至可以用来炼钢。

掌握了这种燃料,人类甚至连冶炼的技能都能很快点亮。

伊南把这些木炭都收拾起来,这才取了少量的黏土,开始制作陶坯。

幼发拉底河畔的黏土资源十分丰富。从河岸上起出的大块黏土质地纯净细腻,不含杂质,甚至不需要特别提纯。

专门用来制陶坯的陶轮还没有被发明,伊南的方法是用手去捏陶,并且尽量做到薄而匀净,最后借用部落里的石刀把不整齐的地方削平,陶坯就马马虎虎能看得过去了。

接下来伊南将陶坯放在加入木炭的篝火里烧制,烧过几个小时之后将柴火拨开,让里面的陶坯慢慢自然冷却,隔天再看,这些陶坯就已经全都烧成陶器了。

伊南拿起一枚对光看,只见陶坯表面的孔洞已经全部被填满,整件陶器看起来光洁润泽,再盛上水试一试,果然滴水不漏,器皿本身也不会再吸水了。

但也不是每一枚陶坯都烧成功了的。有一两枚陶坯在烧制的过程中裂开了,但碎片也同样被烧成了“陶”,坚硬而锐利。

伊南把这些碎片也一起交给了欢,看看欢能不能用来裁裁布料,切切菜什么的。

烧出陶杯这件事,在部落里的反响是热烈的。女人们捧着陶杯爱不释手,男人们也大多啧啧称奇。

——现在他们终于能比较方便地做出能盛水的东西了。

大伙儿看向伊南,眼神热切——这位“神明”果然有些本事。

伊南自己却并不十分满意:烧出来的陶是黄褐色的,光秃秃的没有任何一点装饰,实在和后世的“陶艺”搭不上半点关系。

但是现在不是纠结外观的时候,伊南刚好借着这一股新鲜劲儿,发动大家,扩大产能。

于是,部落里的老老小小一起出马,到幼发拉底河边,掏出整块整块的黏土,也不马上处理,而是直接抱回部落,放在阴凉处慢慢晾干。

等到晾干到一定程度,伊南让大伙儿把这些黏土(已经成了陶泥)用石板压实,她则拿出了自己的安全绳,一条折起来作为标尺,另一条绷紧了作为切割陶泥的“绳刀”,和丹一起,把这些陶泥都切成了完全一样大小的立方体。

整个无名部落都傻了:这一整块一整块的陶泥,就能变成他们想要的陶杯、陶碗和陶罐吗?

伊南一时顾不上解答大伙儿的疑惑,她指挥大家准备木柴,将这些一整块一整块的陶泥埋在木柴中,然后点起篝火。

丹前前后后地看着,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问:“我的神,您怎么不用我们烧出来的木炭?”

伊南摇摇头:“现在还用不到。”

等到篝火熄灭,丹手持树枝,将覆盖在陶泥块上的灰烬拨去,露出下面渐渐冷却的陶泥块。

部落的人“哦”的一声,纷纷叹息——

“怎么没有变成可以用的器皿,还是一块一块的?”

“女神的法术是不是不灵了?”

一直在旁冷眼旁观的库甚至哼了一身,转身去忙他自己的。

伊南却开开心心地检查冷却下来的陶泥块,她拿了一块伸手掂了掂,觉得非常满意:

这虽然不是可供日常使用的陶制器皿,但这是素陶砖呀!

这些素陶砖只要普通的篝火就能烧成。素陶砖中孔隙较多,充满了空气,但这正好赋予了素陶砖保温隔热的特性。

——有了这种基础建筑材料,干什么不好?

“散了散了!”整个无名部落都不再围观伊南的制陶工艺,只有丹和几个少年留了下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