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斯图亚特同人)玛丽苏斯图亚特+番外(194)
“当然过高的赤字更不行。像西班牙那样搞破产、拒绝偿债,非常损害政府的信用。不受国民信任的政府,行政上没有权威,容易处处受挫;习惯于赖账的政府,当再度需要金钱渡过难关时,融资成本、还贷利率都会非常高,给未来增加更多风险。”
“传统上,国君的收入,一般只够应付日常支出。一旦战争或是其他原因,支出突然猛增,就只好用增税或是借款来解决。也有卖官鬻爵、承包征税、出售王室领地的法子【注一】,但均非长久之计。前两者损害政府权威、影响政府公平运作,诱导剥削下层民众;后者更是饮鸩止渴,使得收入来源进一步减少。”
“增税似乎于君主没有额外负担,但会使民众压力陡增;若有不慎,甚至可能把平民逼上绝路。所以,必须要靠三级会议、在英格兰是议会,来调控、维持一定程度的平衡。”
“借债,有时相对便捷,但偿还并不容易。在没有开发新财源的情况下,搞不好债务雪球就越滚越大。我们现有的制度中,决定战争和借款事宜、以及还款的财源、权限管理,都集中在国王手中,三级会议和高等法院几乎不能形成制约。因此,借款总被视作君主个人行为,其所有压力,都最终落到君主独个身上。”
“若想压力分摊,就要接受有效制衡。如战争,及其他重大决定,不该任由君主一时起意;唯有如此,‘国债’才能成为‘国民的债务’,而非‘国王的债务’。”
“总结起来,国家之财政,就是要多开源、慎节流,严谨对待战争。”
“尤其战争,需要特别慎重。”
看着对面三十好几的弗朗索瓦,如中学生一般专注的听课模样,玛丽会心一笑。
“所以,我认为,日后,若涉及大型融资,都应争取国民会议的同意和担保;必要时,其抵押品——无论是某征税权或领地财产——就委托国民会议来管理控制。”
弗朗索瓦一世及亨利二世前期,给政府借款担保和管理的第三方,是巴黎市政厅和里昂银行家们组成的“辛迪加”。然而国家财政一直欠佳,1558年国王甚至夺回了作抵押的税收和财产,强行债务违约。直到亨利二世去世前几年,资金变得宽裕,才在王储夫妇劝导、洛林红衣主教及大法官斡旋下,把那笔账“抹平”,双方达成和解。
作为有幸当上国君的穿越女,玛丽的理想日益膨胀,目标逐渐远大。财政乃庶政之母。借着谈财政,玛丽期望,和另一位专;;制国王论证,该如何将王权放置到适当的监管、制衡机构中去——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形成相对健康、稳定的国家统治结构。
历史上的法国,这一点做得很不好,所以后来才会有那样惨烈、动荡的大革命。如今,作为法兰西的王后,玛丽越来越有主人翁意识,也就希望这个国家,这个王室,少踩几个坑吧。
唉,她的现代经济学知识,其实也就半瓶子醋;但重点大概不会偏;拿到这年代来指点江山,宏观上……勉强凑合吧。
但小书房内的听众,仿佛都被她给唬住了。
呵,要是御前会议上,大家也都是这种表现,她会更有成就感的。
不过,最重要的人就在这儿——且看弗朗索瓦的反应,他这一回也很认真的听进去了。
“相当精彩。”对妻子这长篇大论的发言,弗朗索瓦耐心十足,且深以为然,就差拍手鼓掌了。“这次三级会议上,你竟没有演讲此项……真是可惜了。”
玛丽嫣然。“这回主议题是宗教信仰和政策。下次会议再说也不迟。”
她瞟了瞟正努力作速记的比顿小姐,愈发信心膨胀,厚着脸皮道:“是得好好记录,没准要出版发行的。”
弗朗索瓦笑道。“你不怕被其他国君模仿、超越?”
玛丽“嗤”了一声。“学会了也未必用得来呢。”
历史上诸多君主,难道都不知道财政的重要、以及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却依旧管理不好国家。无他,国情不允许罢了。就说法国历史上波旁王朝那么多任君主,从亨利四世到路易十六,屡屡债务违约,有时还靠抄大债主的家来‘赖账’;因为真是还不起;又有,他们为何不严禁当首相的红衣主教(如马萨林)贪污,因为主教无‘合法后代’,死后其家产默认收归王室……
弗朗索瓦回忆了下王室近年的状况,深有感触。“确实如此。”
他顿了顿,又道:“其实,刚还有件事和你商量。旺多姆公爵,在会议结束后,再次提出要回他母亲的领地纳瓦拉,态度非常强烈。”
作者有话要说:用到街垒这个词,总是很感慨。法国大革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