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狂士楚歌(29)
他不敢出声,安静地等荀彧看完一整卷,这才小声而担心地询问:“荀君……可是这一份有什么问题?”
荀彧见到学子的神态,温声安抚道:“并未。处士无需担心。”
虽然得到了荀彧的回复,但考虑到对方平素的宽仁和善,学子不敢全信。他咬咬牙,抬头认真地注视荀彧:“荀君但说无妨。”
学子已说到这个份上,荀彧不好再坚持。他摊开手中的竹简,给学子看上面的内容。
“此书是何人所誊?”
学子只扫了一眼,便看出这是祢衡的字迹。
虽然风格与以前似乎略有不同,但他与祢衡一起誊书多年,怎么会忍不住对方的字形?
他在心里狠狠地骂了祢衡一通。
平日里嘴欠不饶人,到处惹事也就算了,怎么连这么重要的誊书都能抄错?
不对,如果只是一两处失误,荀君不至于露出那样的神态,难道祢衡这厮还在誊本里骂人?
越是脑补,学子心中的怒火值越是高涨,几乎可以笃定祢衡在誊本里作妖。
这也很符合祢衡一贯以来的臭脾气,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躲过刘博士的检查,但他一向爱耍小聪明,说不定写了藏头诗……
再怎么生气,学子也不能不回答荀彧的问题。
他强压住怒火,向荀彧回道:“抱歉,荀君,这是祢衡所作,他那人一向……”
学子还没说出数落的话,就见荀彧温和的眼中掠过一丝讶然:
“竟是祢正平。”
学子的头埋得更低:“确实是他。整个学舍中,就只有他会如此行事。”
荀彧闻言一愣,抬头看向学子。
片刻,他郑重道:“未知处士有何误解。”
学子亦是一愣。
荀彧接着道:“祢处士此字,写得极好。”
学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试图在荀彧面上寻找宽慰的意味,却发现他的脸上带着温和却不容置疑的认真,并非为了给他台阶,而作出的夸奖。
他又看向那一卷誊书,入目的还是祢衡往日的字,虽然意境似乎与以往大不相同,可字形还是原来的字形,张扬而潦草。
若论字形,这一手字并不算丑,尚可入目,但也绝对称不上“极好”。
等到省阅完毕,学子晕晕乎乎地离开尚书台,脑中还在回放荀君的话。
“祢处士之字别具风骨,绝无仅有。彧因心喜,不由端详许久,失态之处,还请海涵。”
……
学子走后,荀彧将文典送到衙中的书阁。回来时遇上从衙外赶来的仆侍,他温声问道:“发生了何事?”
仆侍趋步至他身侧,在他耳边汇报。
荀彧听完,沉声询问:“祢处士当真抓住了前些日子的……”
他渐渐收了音,平静的心中却落了一枚好奇的石子。
“县衙正在审理此事,仆是否要去衙外候着消息?”
若是平常,荀彧纵是生出几分好奇,也不会有闲心刻意探听此事。
然而今日他收到学舍的赠典,对祢衡的字迹印象极深,不由多添了几分关注。
荀彧沉思片刻,对仆从说道:“备车。”
他要亲自过去看看。
第19章 狂士楚歌
覃绰被抓到的时候,还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几日前,城内四处张贴了同一份布告,大意是:接到报案,城中出现多起行窃事件。行窃者手段高超,多是入宅偷盗,偷取贵重宝物后,还会在主人家留下一片青杏叶。呼吁城中居民加强警惕,严守门户,堤防宵小分子。如发现可疑人士,欢迎向县衙提供线索。同时城中卫队亦会加强巡逻,尽量保证大家的人生财产安全。
这张布告经过口耳相传,已传得人尽皆知。
不管是世家富户还是寻常百姓,都在第一时间清点审查财物,藏在自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拥有部曲的豪族发动私卫,定期戒备,严加防守。
汉人尚武,游侠者众。一些武艺高强的游侠颇有武侠小说的侠士风,快意恩仇。他们往往脾气古怪,却也不乏正直之士,视朝廷法纪为无物。
汉武帝时期的郭解便是最有名的游侠之一,连曹操年轻时候也当过游侠。
而游侠一旦失了侠气,恃着武力作案,就成了盗贼。
正如荀彧的堂兄荀悦所言:“(游侠的正直)其失之甚者,至于为盗贼也[1]。”
所以在得知这个新冒出的盗贼竟有“偷完留下青杏叶子”的奇葩癖好后,没人觉得奇怪,只以为是哪个脾气古怪的游侠仗着武艺高强,不但入室盗窃,还扔个满城都是的破叶子挑衅官方。
覃绰自然不是那位青杏盗贼,也没有特别高强的武艺。然而汉人尚武,就算覃绰本人轻武崇文,也不得不遵守当下的民风,时常进行体质锻炼,因此身手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