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男装(90)
“嬷嬷快别说,这孩子不信这个,再说了,堂堂皇家,怎么能像民间一样。”皇帝拜拜手,不欲再说,但是他一脸的担忧孙子,表情是遮都遮不住的,让甄太君信心大增。
“王爷不信这个,咱们就不提,但是这流传下来的老法子管用着呢,皇爷再换个想法想想,如今王府没个当家的女主人,荣王一个男人,对吃住也不上心,人吃五谷,就会生病,何况照顾的又不经心,总要有个人过问荣王的衣食住行才好。”
皇帝沉思了一下,“嬷嬷说的对,荣王需要冲冲,如此,就劳动嬷嬷了,赵家的姑娘虽说小,当初也是看过八字的,和君明极相配,嬷嬷回去替我和他们家的人说说,君明性子好,必定对人家姑娘也好。”
皇帝说着“性子好”,跟前侍候的人都不能当真,甄太君先是脸上僵了一僵,又笑着说,“皇爷太言重了,赵氏是奴婢孙女的女儿,整日的长在甄家,嫁妆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只等着好日子了。”
皇帝点了点头,让刘金子去和荣王道喜,顺便把这个消息和宫妃们也说了。
司徒越躺在床上,披散着头大,脸上抹了些细细的黄土,加上昨夜熬了一夜看野史外传,此刻要多憔悴就有多憔悴。
“本王听这个意思是,就把赵氏从甄家的院子里接到园子里就算完事了。本王娶的是发妻,原配,不是纳妾,就是种田的汉子娶个媳妇也是从大门出大门进的,合着本王娶个媳妇就是偷着娶的是吧?”
刘金子也觉得不太合规矩,但是还是说了“王妃是在甄家长大的,赵家门庭薄,家里待客也没个地方,到时候,江南的命妇和官吏上门,他们家连个支撑门户的人都没有,甄太君的意思是那家人小家子气,到时候事情出了纰漏反而不美。”
“果然是积年的老人家,想的就是周到。本王娶个媳妇,自然是要好好的看顾着她,不仅仅是让她吃饱穿暖,还要给她做脸,让她立起来。你回去和祖父说,我过几日搬回行宫去,哪儿是咱们老家,老祖宗娶妻就在里面,没道理我娶个媳妇就在人家家里。让赵氏回赵家去,左右也就一个多月,委屈不了她,本王的大宫女云霄跟着,求祖父跟前拨一个嬷嬷或者姑姑出来,也跟着去赵家,教教赵氏礼仪。赵氏的嫁妆,也不用让赵家出,本王挑好了给放到赵家,日后再抬到王府,还是本王的东西,只要赵氏安安生生的跟本王过日子就行了。”
说完摆摆手,闭眼躺下了,云霄听了就下去收拾东西了,刘金子还要再说,一看小祖宗这样子,闭上嘴不顾太阳大小太监讨好他给争着他撑伞,飞一样的回到的宣德殿。
甄嬷嬷还没走,刘金子就把司徒越的话学了一遍,皇帝嘴上骂着“不省心的东西”“就他日日挑三拣四,他老子不在了,如今这事落在了朕头上,还要给他操心。”说着又骂道了六王头上“他做叔叔的在京城安坐,也不给侄子出面。”最后还是“遂了他的心,按他说的办吧,过几日看着他有起色了,给移到行宫去,也不用他出钱,朕给赵氏一份嫁妆。”
甄嬷嬷立即说“不用皇爷这样,她娘的嫁妆还在呢,她打小抱到我们家,和我们家的女孩子一样,也是打小就备了嫁妆的。”
“朕知道的,嬷嬷是做长辈的,早早的为赵氏打算了。朕也是做长辈的,君明是朕的孙子里面最可心的,总想着把好的给他,如今这也是大事,朕要自个操办,一来是朕做祖父的合该如此,二来,太子留下这一根独苗,虽不是太子妃嫡出,可也是唯一的男丁,朕的承重孙。朕就在这事上顺着他,如了他的意,也让他早点好起来。”
江南民间又有了新的谈资,郡王要在江南完婚,这是大事,管人家是不是冲喜,人快不快死了,这是皇帝老儿才操心的事儿,如今老百姓们要看的热闹是婚前的一系列流程,看着那些平时看不到的官老爷官太太们夏日里来回奔波。因着前几日有人拦路告状,这些担着差事的官员就怕出了一点的纰漏惹得皇帝生气,连带着开路的官兵都和气了起来。
让司徒越说,这本就是一个芝麻绿豆点的事儿,怎么也不能和民生大事相比,然而,江南为了这件事投入了太多的注意力。从新娘和新郎的年龄到二人什么时候才能生出孩子到新娘带过去的陪嫁丫头够不够美艳,司徒越甚至还怀疑有没有人用他当原形印刷小黄-本。
这操蛋的人生,我是想着要掩盖流言,但是我不想成为流言啊。水军也太不给力了。
司徒越在冉云阁上长吁短叹,承岳抓住机会给他带一些野史读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