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红楼同人)[红楼]男装(48)

作者:则美 阅读记录

皇帝就问司徒越“君明以为如何?”

“孙儿就想问,将士们的粮草还能支撑多久?若是还要调拨粮草,国库的钱粮还要防着来年二三月的青黄不接赈济灾民,不如,哪些同意把那左贤王放了再赏赐钱粮的大人把家底给捐献了。赏赐外邦这种事国库实在是无能无力了,只好让各位大人们出力了,本王代表户部上下谢谢您呐,户部自愿出资给您家送一块匾额,不如这样,本王亲自题写,保证给诸位大人写的非常有诚意。”

朝廷上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没人吗?刚才诸位大人还言辞凿凿的说了那么多呢,李大人,您先说的,您觉得本王这个办法如何啊?待会下了朝本王就派人去您家清点财物,您放心,户部的官吏做这个太熟了,哎啊,您居然晕了......这该如何是好,杜大人?您觉得呢?又晕了,这二位大人的身子骨不好,说晕倒就晕倒,哎,整日的为国操劳真难为他们了。”

皇帝冷笑了一声,诏令吏部革除二人的职位,贬为庶民。

早朝就这么结束了,司徒越顾不得和那些朝臣们一样,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议论一番,他还要回户部坐镇。

马上就要进入腊月,各地的庄头们开始动身去京城主家们交一年的收入,司徒越早就派了人在各处城门那里盯着,想要以此来摸清各家的家底。

等到户部闲下来的时候司徒越就开始清理往年的旧账,那些所谓的死账坏账挂满了户部的大堂,最多的还是当年太-祖朝那些功勋们借银子修府邸的账。这些功勋们有些没落了,估计也收不回这个账了,有些还在挣扎,像是贾家,司徒越向来没有人死账消的想法,那些没落的还真是没办法收回来,只好从那些还在挣扎的人家身上加倍的收回来。

这一段户部在清点的是江南近五十年的税收,消息传出去后,昨天晚上存放账册的几处房屋起了火,幸好户部有人连夜的加班干活,账册没有任何的问题,倒是找出一个干活不认真的小吏,说是失手打翻了蜡烛。司徒越这一辈子就恨的就是夜半起火,一场大火让她一家子人命丧火海,如今还要再起一场大火想要烧了证据。

司徒越默默的把满腔的怒火忍了下来,可是还是忍不住,吩咐户部日夜需要有人值班,将院子的的大缸注满水,冬日用火烤着不让结冰,日后所有账册,都要照着抄写一份以备万一。存放账目的院子每日有五十日轮流守候,如有意外,这五十人皆处以重罪。若是平安无事,每日每人发两倍的钱粮。吩咐之后,夹着账册,司徒越骑马去了皇城的崇政殿。

大殿里面兵部的官员站了一屋子,刘金子请司徒越去偏殿坐了,亲自给他端了点心来,司徒越没吃早饭,也不嫌弃点心干,就着盘子吃了起来。

过不一会,甄妃的宫女端着一瓦罐粥过来了,说是甄妃亲自熬的,请皇爷尝尝,此刻刘金子不敢给她通报,那宫女气呼呼的,也没办法,过了半个时辰,兵部官员匆匆走了。连兵部老尚书自己都跑的跟一溜烟一样,看的出来,事态比较急。司徒越站起来就去了崇政殿,刘金子掐着点给甄妃宫里的宫女通报了,皇帝看司徒越嘴角的点心渣子还没擦干净,就顺便把粥赏给了荣王。司徒越也不客气,端着一口气喝了,对着宫女谢过了甄妃,祖孙两个就说起了户部之事,那宫女不敢停留,小碎步出了崇政殿。

“每到年关,地主都要收粮,咱们也不列外,如是有那家里贫苦的,也就算了,孙儿不是那种为了要粮能逼人家卖儿女的人。可是要是那种日子过的滋润的,还欠债不还,孙儿就要请你做主了,”说完把一本账册拿出来,“这是历年旧贵们的欠债,从太-祖朝起直到您前几年,所有欠债的人家都在上面,黑笔写着的是那些有钱不还的,蓝笔写的是还不起钱的。”

皇帝翻开账本,甄家的欠债就在第一张上,皇帝打了哈哈,“你刚喝了甄妃的粥,这会就要追着甄家要银子了。”

“祖父说的什么话,我明明喝的是咱家的粥,管甄家何事啊?难道甄妃娘娘是用甄家的米熬得粥,孙儿明明喝下去的是贡米,贡米。再说了,甄妃进了宫就是咱家的人,还向着甄家不成,要是这样,我也没见到可儿把米家给我搬空送回荣王府啊,每次都是带着孩子来,连吃带拿从荣王府顺走了多少东西。”

皇帝笑笑,翻开了第二页,上面写着镇国公牛家,欠银三十万两,历年利息共计四十五万两三千。钱息共七十五万三千两。

“牛家,怕是还不上这么多啊。”

“要是他们家的孙子少纳几房妾,少赌几次球,少换几回衣裳,每年还一点,如今已经还完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