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仁宗皇帝本纪(6)
即使是寇准,也不敢去碰这条高压线。
寇准还能怎么办,还不是只能答应宋真宗,用岁币换和平。
说是岁币,其实就是进贡。中原王朝数千年来都是宗主大国,只有收别人进贡的份,哪里给别人进过贡呢?
但宋真宗就是这么开开心心地接受了,还和去谈判的使臣曹利用交底:“百万以下皆可许也。”
最后还是寇准出面,逼着曹利用守住三十万的底线,否则宋朝每年给辽国进贡一百万,这脸估计能丢到贝加尔湖去。
回京之后,那个撺掇宋真宗往南京跑的王钦若又在宋真宗面前给寇准量身定制了一双小鞋,罢了寇准的相位,打发出京。
直到天禧元年,寇准才因天书事件又被重用。
而此时,寇准刚刚依着宰相王旦的意思,逢迎了一回天书,惹得宋真宗龙颜大悦,将他调回东京核心权力圈里。
而寇准并不满足。
他仍在蛰伏,等待时机。
等待一次让他真正回到权力巅峰的时机。
刘娥准备给他这个机会。
她太了解寇准了,也太了解宋真宗了。
刘娥是蜀地孤女,因缘际会入了皇三子赵恒的王府。
后来皇三子被立为太子,登基称帝,她也一步步从美人走到了皇后之位上。
而寇准是赵恒的父亲宋太宗赵光义钦定的托孤重臣。
从赵恒封太子,到登基称帝,一步一步,都有寇准的扶持。
可以说,如果有人能够彻底地影响赵恒,逼迫他做自己根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那么这个人,只能是寇准。
寇准对宋真宗有着绝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是控制力。
以至于宋真宗临终前,还在呼唤着寇准,想要把后事托付给他。
宋真宗对寇准的依赖可见一斑。
刘娥准备让寇准再发挥一次这样的影响力,把赵受益送到太子之位上去。
而寇准本人也一定会乐意这么做——他热衷于控制皇帝,左右朝政,呼风唤雨。
原本对于这样的寇准,刘娥是绝不待见的。
无论是作为国母,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着想,还是作为一个同样权欲深重的人,为了自己与吕武比肩的政治理想着想,她都应该下死力铲除寇准,绝不该给他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
然而,事无绝对。
刘娥如今面临着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危局——作为一个皇后,她失去了太子。
没有属于自己的太子,那么皇帝百年之后,她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可以临朝称制的太后,政治理想也就无从谈起。
她年纪大了,再生一个儿子的几率太小,且太危险。皇帝的其他女人生出的孩子,她信不过。想要扶持自己属意的养子成为储君,皇帝却不愿意。
她不敢赌皇帝到死都再也生不出儿子的概率,因为一旦功亏一篑,就是满盘皆输。
她只能选择与寇准结成同盟,共同扶持赵受益登基。
而赵受益登基之后,垂帘听政的太后与托孤重臣之间的矛盾,只能留待那时再解决。
这无异于引狼入室,但刘娥没有第二个选择。
而且刘娥不认为自己到时候争不过寇准,因为她将会成为太后,而太后与皇帝之间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
孩童对母亲十分依赖,只要她牢牢掌控住赵受益,就可以在今后与寇准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寇准也会明白这一点,所以她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让寇准也与皇帝建立一些情感上的联系,比如说让寇准担任赵受益的老师。
老师对学生也是有控制力的,所以两人可以说是旗鼓相当,最重要的砝码是赵受益的态度。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刘娥驱虎吞狼,利用寇准确保自己将来的太后之位。
寇准将计就计,借此机会为自己争取未来托孤的名额。
而在真宗驾崩、赵受益登基后,寇准和刘娥究竟谁能掌控朝政,取决于小皇帝更偏向哪一方。
于是赵受益的地位就从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员转变为了裁判官。
等他登基之后,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皇帝身份游走于刘娥与寇准之间,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成熟,一网打尽。
寇准与刘娥此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机关算尽,竟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毕竟他们常年和宋真宗相处,对于掌控皇帝篡夺权力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刘娥更是以皇后的身份预政,把宋真宗打发回后宫看家去了。
谁能想到,一个七岁的孩子,能掀起什么波澜呢?
赵受益在当天下午见到了寇准。
寇准此时快六十岁了,但保养得好,看起来不过四十余岁。
他此时的身份是皇子的师父。
真宗本来就在考虑怎么提拔寇准,刘娥说要寇准当小皇子的老师,宋真宗马上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