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与长生(358)
老六的性格更单纯些,羲和曾经和他说过车的简单原理,当时没有期望他能听懂。事实上也确实,哪怕他听得很认真,转身转述的时候却是抓耳挠腮颠三倒四。
从此之后,羲和对他话更少了。
另一方面,这都城中最繁华的街道商铺,除了吃喝打铁之外,竟都显得一派低迷。所谓的盛世大国之名,自然又狠狠打了折扣。
羲和一知半解,十三人习惯了乡野做山头老大,都城之中多是不知道的。
有心问了几句的老大道,“主人,盐铁酒如今都被司市掌管,再有皇帝前不久下令像仆这样流寇一等,还有行商之人都是不能逗留此地,要是营生赚钱还要均输算缗税钱。”
“不能逗留?”
“是,都要赶去西处。”
羲和带着人马走,身上并没有多的行李,外人看来虽然脸生但不像流民商人,自然就免于被赶走。但都城之中巡逻防卫极深,日子长久自然会被注意。
为了更清楚一些,等到回房叫水的时候又特意给了小二钱。
身为本地人,客舍里人来人往的,自然是清楚的。他仔细介绍了所谓的均输算缗税钱,均输是指车马来回的税前,算缗是针对于商人的财产重税。
羲和听了直吸凉气,一缗为一贯,一贯为一千钱,一算为一百二十钱。皇帝有令,商人财产每二千钱须缴纳一百二十钱作为财产税,如是个人手工经营则每四千钱缴纳一百二十钱。
而非三老、北部边境地区的骑士之外的私人运输工具也征收财产税,普通人一部车缴纳一百二十钱,商人缴纳二百四十钱,五丈以上的船只每艘也须缴纳一百二十钱。
小二很是唏嘘,“如今平头百姓车马都要收税,这都城里是足金的贵地,无事都不敢来了。”
“海上都没船跑,还收钱?”
“愚也不知,不过听说朝廷是让商人走海上的,后来不巧匈奴来了,这事情就没弄成。”
……弄成了估计也被税钱吓跑了。
羲和很是无语,“这么重的税,就没人逃?”
纳税就肯定有逃税,虽然这是很不好的行为,但确实有许多因为数额太大的缘故宁愿铤而走险,这样政策下来没道理没人逃。
人都有思维,自然不可能乖乖听话。
小二闻言一笑,“客官说笑了,这有算缗就有告缗。只要有人揭发偷漏税款成了,朝廷将其一半赏给那人。您别看现在客舍冷清的样子,要是早点来估计也能看热闹。那些商人想跑最后都被抓回来,有钱赔个倾家荡产,没钱就去戍边做一辈子苦力。”
第180章 丝绸之路(十七)
早在当初汉武帝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 将流民商人等驱赶至西部, 平淮政策平稳物价, 再将大额可营的经济拽在自己手心里,朝廷确实充盈了不少,也呈现了急速的光鲜容貌。
但商人的地位就一落千丈, 许多人逼得无处可走。
人要吃饭睡觉, 为了日子再难都会熬出去。可惜汉武帝抑商□□,又颁下均输算缗告缗之策, 逼得乖乖交钱的无钱可赚,最后破产告终。铤而走险逃税的,又被抓拿回来赔尽家产。不管去不去戍边,多半都是还没到就没了。
总而言之,逼死了许多人。这座看似繁华的都城,实际上也是冷冷清清,外边的人不敢进来, 里面的想要出去。
但之前因为有人偷偷去了秦国不回来,一国百姓为重, 皇帝又颁发相应政策对每家每户的人口了如指掌。谁要是不见了,那是一村子的连罪。像弯角村那样的都紧紧盯着,更遑论是都城中人了。
如果十三仆人不是流寇, 很多都像老大那样明面上已经是个死人。加上流寇的流通很大, 今天走明天来, 上面也不会都一一知道, 只是上报窝点就好。可能等前面守卫边境的士卒们死了, 朝廷就会来拉他们充人头。
羲和如果不带他们走,想来他们也不会长留。
百姓们颠沛流离苦不堪言,但这其中并不包括那些王亲贵戚,他们的好日子依旧是在的,歌舞升平快活得很。
小二见羲和一群人俨然是外乡,问的话竟然对汉国毫不知情,心下觉得他们可能是南面的秦国人,低声提醒,“客官有壮汉仆人跟着,要是无事就快快走吧!这城里待不住人,也赚不到钱,平白给富家看见了就更难走了。”
说话的时候,小二是看着羲和的脸说的。
这也并非头一回说,之前遇见的女子们听了,尽都害怕的躲着不出门,到了日子就走了。
但羲和不同,她就喜欢听见别人夸自己好看,她笑着摸了摸脸,“说的是,我这张脸是有些招人了。”
怎么觉得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