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我与长生(195)

作者:五十九夜 阅读记录

伯乐死,千里马自然就跑不动了。

太子登基上位,抛弃了燕昭王临死前的叮嘱托付,对乐毅用而不信。齐国田单看到了机会,利用简单的离间计,言语提及军功赫赫的乐毅迅速推倒齐国七十余城,偏偏在太子登基后再无胜仗,齐国唯有的两座城邑也始终不破只怕是对新王不服,心生怨气。

怨气何来?

众人都是,新王未登基前就对乐毅不满几次阻挠,不然为何毫无战功?

此等谣言攻破新燕王的心房,不想耽误大业让齐国有机回转,遂按着谣言另派大将征战而调遣乐毅回国。

能够将五国联军握在掌中游刃有余的乐毅自然不笨,甚至没有所谓文人的迂腐,见事不妙便揣着相印举家投奔了赵国。赵王大喜,封其为望诸君,意为乐毅乃赵国的保护神。谁若来犯,则如当年般带兵夺他七十余城!

燕国大将骑劫雄心勃勃地来到齐国,接管燕军的指挥大权,可惜齐国田单用了火牛阵,迅速夺其项上人头,还将被那七十余城又收复回去。

战争的转变发展让战国七雄目瞪口呆,燕王因为打翻了鸡蛋懊悔不已,伸手请乐毅回国也被公开写书嘲讽一翻而不了了之。但也因此,齐国霸业受了影响,燕国的雄厚也仿佛是一夜美梦。

梦醒之后,燕王受到了满朝文武的不待见。

更奇妙的是田单,因功被封为安平君。后来受到齐王猜忌,竟然远走赵国为相,被封为都平君。坊间有言,乐毅与田单竟然还惺惺相惜,一同喝酒说笑宛如彼此的知己。

真是,说书先生都不敢这么编。

但不论怎么样,燕王根基不稳,底下的文武百官对他也是有诸多看法。虽然平时不说,但是紧要的决策总能碰到阻碍。彼时的官员都有些真性情,也有不少敢给君王脸色的,但并不是所有君王都会接受。

可惜燕王自己理亏站不住脚,做事又少了应有的果决,无形间迈不开腿也只是独自望洋兴叹。

这个看法,在羲和见到人时愈发肯定了。

太子似乎回过味来,次日静静的敲了羲和的门请她一叙。入宫自然是不能的,不方便也惹人注目。因而羲和随手一指,定下了燕国有名的大酒楼。

燕王特意出宫,让厨子做好了一桌美食等着。

羲和看了他一眼,就知道他日子不如意,大约性子也能猜到七八。她没有言语搭理,却受到了燕王的殷勤照顾。

没办法,谁让他燕国势衰?

七国之中,不似魏国人杰地灵,不似韩国内政明修,不似赵楚兵强马壮,更不似秦齐人才济济。而燕国无人无才无兵,燕王心中憋屈不已,思来想去在赵异人离去后不久,才被人提醒进国不敢打扰的风先生。若是能够将风先生收为燕国的贤才大将,又何愁没有燕国的大好江山?

可惜,他话没说完就被羲和拒绝了。

羲和是个实诚人,吃人嘴短之后更加坦白,“我这人命格太硬,若是屈居帝王之下不是好事。”

这句话听在燕王父子耳里,却不是那样的味道。

这大约是又一种拒绝说法,只是太过新鲜以至于二人一怔。毕竟说她厌恶,便不会想着要说这么独特的理由,但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燕王想了想,“那便是请您做我燕国的先生如何?若有可选的人才,也望能入学院拜学。”

“学生入学不是难事,你叫人书信去找鬼谷子就是。”羲和一副摆明了我能理解,但实在是不理俗物的样子,吃完了就跑。

无奈之下,燕王只能据实的让人前往贵生书院。不过怕羲和觉得怠慢,还特意安排了一位帮手,不必给月钱只管使唤,要是有上门生意让他去送就是。

这么安排得妥妥帖帖,羲和欣慰至极,也让一旁的乐中看得心下一沉。

“先生。”

“说。”

羲和正在闲情逸致的捡豆子,只见乐中站在身前作揖,恭恭敬敬的要询问。在学院里常常求学考试,身为昌国君之子的乐中自然不惧这些,反而确认身份后振振有词,“先生是要留在燕国为燕王所用?”

“你不高兴?”

“学生不敢,只是求问一二。”

“你是燕国子民,却对燕王不满。在我这里还好,出去后还是小心说话。”

乐中应诺。

羲和这才笑道,“你身为学院学生,就应该知道我的宗旨。”

她不会参与各国势力,更不会参与学生毕业后的志愿择选。就算是个公子,要去当简单的工匠,羲和也不会有任何的意见,毕竟人生都是自己的,何必纠结插手。

乐中明白,长舒口气而开始请教学问来。

羲和多是纸上谈兵,但她确实熟读于心,又有徒孙等人的经验之谈,对付这么个学生自然是十分简单的。乐中学得乐在其中,以至于昌国君回赵国时他也留在此地,一直直到新学期的开始才依依不舍回去开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