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与长生(112)
羲和搬出烧好的几个大口陶斗,架在屋院的篝火上,倒入骨汤。
在黄昏落日,屋前院中四周挂上灯笼照亮了半片山林。篝火中放入挑选出来的竹子,大伙儿将肉碗都端到触手可及之处,围拢坐等。
火舌缭绕而上,舔着竹子烧起,眨眼功夫便听到几处爆竹声连绵不绝。
羲和眼眸一亮,执着筷子夹肉下锅喊道,“开饭了!”
师祖一声话,引得徒孙高呼,七手八脚的一同丢肉下锅。
因为人太多,做菜的人辛苦不说还容易菜凉了。羲和打定主意守夜,便提前做好了准备也就不用出钱去买。如今世面都是做的陶罐,而非可以筛下肉菜的陶斗。
肉食切的薄,要看煮熟后王诩夹来第一筷子肉。
“请师傅尝。”
艳红的火色映着众人面容,黑了许多的王诩浅笑盈盈。他有些养生之道,实际年龄不如表面看着年轻,但认下一声师傅后平日对羲和也是尊敬推崇,给徒孙们做了很好的表率。
羲和笑道,“吃吧,不用客气了。”
她虽如此,但卫鞅等人还是恭敬的给她夹菜,再与王诩夹菜后才热热闹闹的吃了起来。
羲和一口冷酒,在清汤和辣汤中畅快徘徊。她胃口大开,不慌不忙的吃着,直到众人停下来后也不过是四分饱的样子。
她的饭食规矩,只要要有五分饱。因为顾忌大家,所以都是略有克制的吃着。眼看着自己独霸专场,徒孙们又去切下几斤肉。
往日里山中寂静无声,如今众人嘻嘻哈哈的打闹说笑不断,抿着冷酒望下去还能看到底下灯火通明。
“小聃死了?”
渐渐到了午夜寒气更重,羲和将野菜放到辣锅里随意的问了一声。始终坐在一旁的王诩续上冷酒,“师傅长寿,虽然形貌花甲但精神矍铄。”
羲和呵笑,又是个奇奇怪怪的老东西。
不过不死总是好的。
酒爵空了。
王诩续上一杯,“冷酒伤身,师傅还是少喝的好。”
“你来一杯?”
羲和将酒爵推了过去,“喝了舒服。”
王诩失笑,听话的将冷酒饮下。一道凉意在暖热的肠胃里流淌而下,刺得人浑身一颤。
他看着面颊微红的羲和,“太凉。”
羲和将酒爵夺过,自己倒满仰头饮尽。早已习惯了凉意的肠胃备感舒适,她禁不住眯眼享受起来,“好喝!”
林子茂密遮天,而鬼谷之中恍如山下小村。
月光微凉,与门前红灯相映。
各屋的人都换上师傅准备的新衣,皆饭后无忧嬉戏。平素里少年老成的徒弟们满是稚气恣意,围在篝火前说笑有之,玩耍有之,还有拿着竹片织东西的。
王诩从雪里拿出新一罐冷酒在旁,老聃当年临终所托的骨笛随身携带。他放在嘴边,气息一凝吹起一段叫人欢欣雀跃的曲子。
大徒弟等人笑着站起,欢跳舞剑者皆有。
羲和听着耳熟的部落篝火曲,侧目王诩闭目吹笛的专注享受,她缓缓的勾起了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到年节或是大收部落则篝火欢跳庆贺。
羲和悄然的闭目听曲,嘴角含笑的重温那久远的旧日温馨。
作者有话要说:啦啦啦啦啦~昨晚看了忌日2,看的炒鸡开心尤其是女主去死那里,还是不能缺失的亮点!
明天就五一了,你们有什么活动?
第54章 来到战国(十)
鬼谷武术班开班一年时,能够简单比划, 堪堪学到皮面的卫鞅下山了。
魏国宰相公叔痤与他一见投缘, 愿收他为中庶子一同随学。
卫鞅之学出类拔萃, 王诩的诸多疑问他都能轻巧解说并一举反三。出师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决定后他还特意来给羲和磕头。
羲和想了想,“我与你相识半年, 只能据实而言。”
“请师祖教诲。”
“你很聪明, 学识渊博极擅治国之法, 但要知道为政者最重要的是治国之道。”
“卫鞅不明。”
“为君为臣,为官为民,你知道自己的应职的本分,却不知明白人与人间的关系斐然。何时进, 何时退, 都需要在行事前多加思量,莫要忘了利益二字。”
鬼谷之中师徒相亲, 很快小妮与白孙成了最亲近的叔侄。卫鞅仍旧对小妮多加照顾,还会在墙角里偷偷看着,却从未对小妮多露出半分多情。
卫鞅是个不喜欢示软的性子, 偏偏小妮本性倔强, 本能的不爱别人倔强自己。
除此之外, 卫鞅与各位师兄弟也是一般。虽然看着感情不错, 但平时作风缘故都要别人理解容忍。这是山上,不涵盖山下。
羲和极不喜欢文绉绉的说话,尤其是看着卫鞅神思一转若有所思的模样, 生怕他才思敏捷思绪太多便干脆简洁明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