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穿成北静王(48)
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蒋玉菡在水溶那儿搬砖都搬了快两个月,忠顺王没道理不知道蒋玉菡下落,偏生忠顺王又不来找他……非得为难宝玉,这逻辑不是很顺……
难不成为难宝玉,宝玉就会上门哭诉求他放了蒋玉菡?
忠顺王若真是这等打算,好好说就成了,又何必挑拨逼迫贾政出手收拾宝玉一顿?
水溶想了想,还是觉得忠顺王这股子“怨气”要么冲着贾政要么针对元春。
果不其然,几天后水溶就知道自己又猜对了:贾政点了学政,不日离京赴任。学政算是肥差了,只不过贾政原本是从五品员外郎,因此他这个学政也就只有从五品。
大约忠顺王门人也盯着这个肥差,前阵子失了望,便要找荣府的麻烦……贾政得了圣上钦点的肥差,那那会儿忠顺王府的人上门他怂个什么劲儿?儿子的颜面就不是颜面了?
等等……水溶忽然问向小图标,“我历史不是太好,记得学政必须要进士吧?贾政中过进士?”
小图标道:“贾家只有贾敬一个人是进士。”
“皇帝破例了?”水溶笑了,“看来元春还是有点厉害的。”
作者有话要说:原著里的学差就是学政,一般学政都是进士。
我觉得原著这里写的并不隐晦了,能为贾雨村谋官的贾政,说他清廉正直,不会花费银子讨好上峰,不会让得宠的女儿跟皇帝吹吹枕头风,我是不信的。
第十六章
水溶很清楚:贾政这个肥差就是对元春“莫名”流产的补偿……至于是不是补偿的一部分暂且未知。
贾政做了大半辈子的工部员外郎,这还是第一次外任——哪怕不怎么专门关注荣府的,只要稍微那么心明眼亮一点儿,都知道这次外任是谁的功劳。
贾政自己也是心如明镜。
拿到吏部的文书,贾政当夜无眠:他心疼起了宫中的女儿。
贾政心里有事,难免辗转反侧。而身畔的王夫人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本就觉少觉浅,老爷这一“折饼子”,她也甭想睡了。
夫妻俩都翻了个身,四目相对……横竖夫妻俩都睡不着,贾政便仔细嘱咐起王夫人好好看家,尤其盯紧些宝玉。
这一走便得三年。
贾政不打算带着家眷一起赴任,王夫人不跟着,自然更轮不到赵姨娘。
说起宝玉,王夫人也是憋了一肚子话。她是最最希望宝玉能上进的,都没有之一。然而她每每想要对宝玉严格些,宝玉只要忍不下就会寻老太太告状,老太太一心软……王夫人自是无可奈何。
王夫人委婉地向贾政抱怨了一下,不等贾政眉头皱起便话锋一转,“老爷且想想珠哥儿,若非他太用功,何至于一场风寒就去了性命?老太太不肯拘着宝玉,想来也是念着珠哥儿,不想宝玉走了珠哥儿的老路。”
别说贾母,王夫人何尝不是一想起早逝的大儿子,便无法狠下心肠对小儿子严格要求?说到这里,王夫人眼睛都泛酸。
妻子提到长子,贾政沉默半晌,也险些老泪纵横。最后他还是道:“我已是这把年纪,前程仕途如何不用多想,惟愿早早推一推宝玉,省得咱家后继无人。”
贾政自认不是自己偏心,实在是宝玉与环儿站在一处,长得眼睛的都无法把希望寄托在环儿之上!
王夫人觉得读书科举并非是唯一的上进之路:就说隔壁大老爷,珍哥儿他老子,堂堂正正的两榜进士,如今官都做不下去,跑到道观里……胡闹,其实大家都瞧得出老爷子是干脆把爵位一大家子丢给儿子,自己排解心中郁闷去了。
她家是勋贵,勋贵子弟自有自己的“坦途”。
她在荣府能有今日今时这般说一不二的地位,亲哥哥王子腾功不可没,然而自家大哥是什么人,她也万分清楚,起码无利不起早是定准的。
身为一品大员,大哥的两个儿子,她的亲侄儿尚且没能好生安排了,哪里就轮得到宝玉?琏哥儿娶了凤姐儿,成婚这都多少年了,琏哥儿依旧是个同知待补……所以大哥轻易指望不上,没给足足的好处,大哥绝不会伸手!
王夫人心说:我必得另想办法。
当然,这话王夫人不会傻到跟老爷明说:老爷还是很信任也很仰仗大哥的。
不管老爷乐不乐意,她都得让宝玉继续与北静王往来,能结识多些青年才俊都不亏。至于妹妹那边怎么想,心里舒坦不舒坦,她可顾不过来了。
而贾政……其实比王夫人想得更长远一点:他委实不看好北静王府的将来,但这几年自然是……能利用先利用着。真到了必得决裂的时候,宝玉想来也该有些根基,圣上削藩总不会把跟藩王们有点往来的一起都削了,所以到时候自家不落井下石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