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厉声道:“且不说此事,你可知那灯笼是谁送来的?”
“谁?”宝玉咽了下口水,本能地觉得不大好。
“和侍郎。”
宝玉听见这三个字,便当即觉得双膝发软,俨然成了一种本能。
他现在还能清晰忆起,那一日挨了他的打,是何等可怖的一件事。
“我,他……”宝玉慌了慌,连口舌都不大清楚了。
而此时,和珅正坐在书房里翻阅书籍,可谓正当身心愉悦时,便突地听见一阵脚步声近了。
刘全进来了。
和珅抬头看去,却见他面如土色,嘴唇都微微抖了:“主子,荣国府那边,请您过去一叙。”
“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请我过去?出了什么事?”和珅放下手里的书,微眯起眼,自有一种无形中的威慑。
“那,那灯,毁了。”说这话时,刘全都不大敢去瞧和珅的面色。
“是吗?如何毁的?”正所谓怒极,反倒冷静了下来。
此时和珅面上不见半点怒色,只是那双眼眸看上去更为黝黑深沉,一眼望不见底了。
“说是宝二爷无意中取了那灯走……”
和珅没再出声。
刘全却忍不住缩了缩脖子,总觉得怕是暴风雨就在眼前了。
“将今日备的那些再备一份。”
“主子?”
“不好错过了今日,便先重制了一盏灯笼再说。”
刘全赶紧点了点头,立刻转身吩咐去了。
如此又做了一个多时辰。
待抬起头时,和珅都觉得脖颈有些酸胀了。
但前头那个灯笼,既已过了贾宝玉的手,和珅自然是不愿它再落到黛玉的手中。
黛玉收的走马灯,合该是半点瑕疵也无的。
和珅站起身,净了手,让小厮将灯笼重新装好。
这才冷声道:“走吧,荣国府走一趟。”
他们这头不紧不慢。
荣国府里头却已经如同架在蒸笼里了,闷得慌。
贾政心底一跳。
——和珅迟迟没有来,莫非是……心中憋了大火气?这便将人彻底得罪狠了?
宝玉心底也是一跳。
但他却是怕的。
怕那位和侍郎说揍便揍,毫不含糊。
宝玉搓了搓手指,再看向门外的李嬷嬷,便更觉这乳母惹人厌了。
第二十六章
二月十二。
正是黛玉的生辰。
虽说这荣国府里也都是她的亲人, 但终归父母不在身旁, 黛玉也就歇了过生辰的心思, 只想着就这样安安稳稳过一日,便是好事了。
切莫让那贾宝玉,借了生辰的名头, 又摸上门来, 反倒不美了。
紫鹃心细, 待黛玉一早醒来,她便同雪雁捧了长寿面到黛玉的跟前。
“愿姑娘长寿安康, 年年岁岁都如今朝。”
雪雁疑惑道:“怎么都如今朝呢?”说罢,她又压低了声音,嘀咕道:“这荣国府里头才不好呢。”
紫鹃听罢, 低声笑道:“可还有和侍郎那样好的啊。”
雪雁恍然大悟, 笑了起来。
黛玉倚在床头,忍不住笑骂道:“总是胡话, 该撕了你那张小嘴。”
紫鹃将长寿面放下,服侍着黛玉起了身,一边还道:“纵使是撕了我这张嘴, 我也是要说的。姑娘听了不也高兴么?姑娘高兴, 便是值得了。”
“哪里学来的歪理。”
黛玉穿好了衣裳, 由紫鹃服侍着在桌边坐下。
长寿面的热气升腾起来,将脸都烘得热了,倒不见什么苍白之色,反透着粉。
紫鹃、雪雁在一旁都看呆了去。
待吃过长寿面后, 黛玉便与紫鹃、雪雁闲谈了几句。
雪雁还记得昔日在姑苏时的情景,便同紫鹃说了起来,黛玉听罢,也笑着道:“从前母亲还在时,生辰那天,便要带我出门去瞧花灯,买些糖吃。”
紫鹃怕勾起黛玉的伤心,便掐了雪雁一把,忙转了话头。
黛玉隐有所觉,笑了笑,便也不再就此事说下去。
晚一些,黛玉去了贾母的院儿里,同贾母说了会儿话。
贾母让人拿来了上好的料子,又取了一对玉镯放在黛玉的掌心:“这是我出阁时的嫁妆,没戴过几回,但见了的人都说好看呢。如今我瞧倒是更适合玉儿。”
只是嘴上这样说。
贾母心底却多少有些尴尬。
那位和侍郎,也不知是何等的不看重钱财,往黛玉这里送的玩意儿如流水一般,倒是不曾断绝。
每次送来的也都不单是一两件,常是些珍贵玩意儿凑作两三盒,三四盒再送来。
如此一来,便反将荣国府里头送去的东西,衬得无端寒酸了。
黛玉笑着接过了:“多谢外祖母。”
贾母笑着抚了抚她的头,道:“如今听着生分,不如叫祖母来得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