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虽凌驾于世俗,但世俗自有世俗的规则,神权也应予以尊敬。维斯王国,自有法度,任何大案要案,都自有合适的审理证明流程,既然官方和王宫的法师都已证明证词的真实,就可以结案。神殿怎能要求参予到完全合理,没有任何错漏的审问中。神明的力量,不应干涉世俗的权威。如果神殿动则强行介入到案件中,君主又如何能正常施政。难道国王和王储的虔诚是不可信的吗?难道你们觉得,维斯的君王是存心要栽赃神殿吗?所以才让你们这样不放心。”
神职者们低头不语,恭敬接受训示。虽然数日来,他们说了无数次“栽赃陷害”,但那都是愤怒之下的意气之争,此刻当着教皇的面,真要指证维斯的整个官方,整个王族介入到这件事当中来,却是极为严重的大事,一时之间,谁也不敢开口。
“即使是真正的神明,也有过被黑暗蒙蔽,被邪恶欺骗的经历,神尚如此,何况是人。几千个神职者中,偶尔有一两人,受到了魔鬼的引诱,做下不可挽回的错事,我们理所应当,接受事实,真诚反省,尽量避免再发生同样悲惨的事,怎能做出这样的事。”
教皇只需再多看指证者几眼,所有对神殿不利的证词就必会被推翻,教皇只需,一语不发的等在这里,不管证言证据多么确凿,也没有人敢给神殿定下罪名。
然而,他却只是站在万万人之前,平静的承认了这个生生栽给神殿的冤屈大罪,平淡的仿佛只是承认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2010.8.13 10:36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尘埃落定
扰得王都不得安宁的绑架案,终于尘埃落定了。
神殿有几个人,心思阴毒,暗中指使操纵了这场绑架案,这就是公诸天下,也为世人所公认的真相了。
这一点区别,无论是主掌着整个案子进度的理查,还是开口指控的那些所谓弃恶从善的绑架犯心中都明白。
民众可以接受神殿里有坏人,可是,如果要公开说,神殿本身如何如何邪恶残忍,只怕先要对民众的剧烈反对,继而又要应付,教廷毫不留情的,狂风扫落叶一般的公开报复了。
所以借着神殿中人犯法为契机,掀起风雨,一点点败坏神殿名望,期盼着积少成多,慢慢达成目的,但如今,教皇当机立断,一锤定音,整个案件结束,一切就只能到此为止了。
民众中,再没有人去指责神殿。再没有人对神殿生起不满之心。
因为教皇来了。教皇数日疾飞,兼程来此,不是为了以尊荣权贵否定真相,压迫维斯王室无法对此案的公平审判,反而是为了阻止维斯神殿继续对抗合理合法的审问结果。
他以教皇之尊,坦然向全城人,承认神殿的失察之责,坚决要求神殿应当尊重世俗的权力,只要是公平公正的审判,哪怕会得出对神殿不利的结果,也应当坦然接受,绝不可借着神权,去做任何妨碍。
这样的胸襟气度,这样的行事之风同东方的狠辣无情,睚眦必报,对比起来,差别愈加鲜明了。
人心从来亦变,同样一件事,前后一天之内,人心倾向,就是天壤之别。
教皇出现之前,人们都在私下议论着,虽然东方血洗神殿,但到底是神殿先做得不对,他们自己也要负上责任。
可现在,人们想的却是,就算神殿有一两个人做了不应该的事,东方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杀了那么多无辜之人。
谁没有三亲四戚,牵连纠扯,如果东方的行为被认可,谁知道自己会不会哪一天,也因为无辜牵连而被杀戮报复。
如此一想,从道理上,法理上,人们已经倾向神殿了。
而教皇所展现出来的神迹,更让人们深深相信,就算东方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对抗得了那神明的人间代行者。
面对再一次被证明的,无可置疑的公正和真理,面对足以轻易把自己毁灭的绝对力量,无论是在理智上,还是情感上,人们都是坚定的站在了神殿这一边。
对于普通人的情感心理变化,教皇并无兴趣过度猜度。
他拒绝了国王的邀请,回到了被东方毁坏大半的维斯神殿。
神殿外围仍有无数民众聚之不去,或跪地不起,或不断颂念经文,满脸虔诚热切之色。
无数的军兵,无数的仪仗,全城的高官贵族,连带着国王储君,都一路相陪。
到了残破的神殿之外,教皇居然相劝了几句,让大家不必再陪同了。维斯神殿遭逢巨变,他身为教皇,有许多要务要处置,暂时也没有时间应付这些人的殷殷关切。
被东方大肆破坏之后的神殿,也确实不可能再安顿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