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绩劝她不得,苦笑一声:“算了,就算你肯,只怕圣上也不会放人,他处处担心秦王谋反,秦王手下所有将领的家人都不会放出长安的。最奇怪的是,寇仲明明已布署好了进攻洛阳的军力,眼看马上就要动兵,秦王也做好了准备随时迎头痛击,可是不知为什么寇仲的军队迟迟没有发起攻击。这么长的时间不见半点动静,连秦王也莫名其妙,齐王在洛阳整天嚷着有古怪,圣上与太子也一再追问我。现在,又下旨把秦叔宝,程咬金,李靖他们几个全调回长安。虽说是担心他们与寇仲的旧义难断,可是一下子调回这么多上将,对秦王的军事布署影响极大,真是的。其实秦王用兵最是谨慎,就是他们几个有心相助少帅军也找不到机会的,可是圣上这么一来,明显得不信任将领,只怕连军心都会被弄乱。最可恨就是寇仲,迟迟不发动进攻,弄得圣上他们父子三人疑神疑鬼,专来和我们做对。如果早点儿打起来,在战势危急时,圣上他们反而不好随便调动前方将领了。”
沈落雁闻言目光一闪,李世绩虽然拥有绝佳的军事天份,沙场做战不输任何人,但论到阴谋诡计机巧百变,天下还没有几个人比得过这位美军师,就连寇仲和徐子陵当年也曾在她手中大吃苦头呢。此番听李世绩埋怨不断,心中忽然一动,忍不住暗笑一声:“好一个寇仲,竟用出这样的手段,只不知子陵对你这不够光明正大的行为可会赞同。”
想到徐子陵,不由又是一阵悠然神往,唉,往事如云烟。
《风云会》第十四章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一步步踏上通往静斋的长长石阶,师妃暄清雅似仙的脸上专注虔诚。历经红尘,看遍世人,她终于回到了她的师门。
柔和的语声似自天际传来:“妃暄,天下未定,你为何回来得如此之早?”
“师尊啊,如今少帅军和唐兵对峙之局已成,妃暄再无力改变任何事了,留在尘世,亦无作用。”
“妃暄,你不是去找徐子陵了吗?”
师妃暄清丽的明眸微动:“徐子陵经这两年磨历,心灵修为已然圆融通透。我去塞外寻他,他只向我一笑,只如佛祖拈花,一笑自明,不落文字。那时我已知,我再也无法影响他了。所以没有再说任何话,就也回他一笑,然后离去。”
“我明白了,妃暄,这才是你回来的原因。你修习剑典,剑心通明初始有成,灵性修为已是极高,可是在这两年间,他却达到了一个你所不曾进入的境界,因此深深震动了你,令你生起无法影响他的无力感,这才决定回转静斋的对吗?”
师妃暄低叹一声,不答。
“情关难度,情劫难断,妃暄啊,徐子陵对你来说终比旁人不同,更何况他的修为令你生起颓废之感,已在你的心灵中种下了阴影。如果你不去认真面对,而逃回静斋来的话,你在灵性上的成就将永无寸进,剑心通明将永远留下至大的破绽。去吧,去面对你真正的难关,去打开你心中的结,用你自己的心,来对一切做出取舍。”
师妃暄明眸之中光华闪动,去面对吗,去取舍吗?
多年前,静斋最杰出的两个弟子碧秀心和梵青惠都同样面对情关面对取舍面对选择。两个最明慧美丽的女子面对两个最最天才横溢的男子,石之轩和宋缺,她们必须做出决定。
碧秀心选择了心爱的男子而梵青惠终于还是选择了追求天道的极致,静斋的苦修。
如今她师妃暄到底该做如何取舍如何选择。
良久,良久,她终柔声回应:“妃暄谢师尊教导。”
月夜,巴蜀,依依楼。
依依楼是蜀地最有名的青楼,依依楼上的惜惜姑娘是蜀地最美丽的名妓。只是近一个月来,惜惜姑娘每晚都谢绝宾客专候一人。能让心高气傲的名妓惜惜如此垂青的自然是一支妙笔画尽人间绝色,风流倜傥天下闻名的多情公子候希白了。
候希白近两年来长居巴蜀。因他生性风流洒脱,专爱美酒名画,并不十分喜欢争斗,只要寇仲不是处在困境之中,他也不愿长年处于战场上,所以并没有留在少帅军中。
而且因知石之轩随时可能在中原引发变乱,而他不愿与石之轩为敌,只能隐入巴蜀。因为石青璇长居蜀地,一般来说,石之轩有所顾及不会来此兴风作浪。二来他本人对师父仍存感念之心,知石之轩结仇太多,不少人对付不了他,都将主意打到石青璇的身上来,所以他决定留在巴蜀,保护这人世间最美好的女子,保护他师父唯一的女儿。
今夜他正心情轻松,欲赴惜惜之约,眼角一扫,忽见街尾有一女子转了过去, 心中忽然一动,忙施展身法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