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
俗话说,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
……
他既然出手帮了,那就做个全套的,以薛家的财力应该不会做那种白指点不给钱的事。贾赦让王善宝将人请进来。薛蟠对他真是非常恭敬,进来以后规规矩矩请安,让底下奴才将东西搬过来,把礼单递给王善宝由他交到贾赦手中。
粗粗扫一眼,大老爷心里就有数了。
不愧是皇商家族,够意思,虽然没直接送钱来,这些东西都是真品,从皮子、干货到各种稀奇玩意儿,什么都有。“蟠儿有心了。”
“姨伯父喜欢就好,这么客气做什么?母亲常说若是没有您的点拨,指不定我还在青楼里混着,哪能正经做事,我们全家对您都是心怀感激的。”这也是实在话,得了大老爷的准信之后,薛姨妈就不再用就眼光看自家儿子,然后她发现,薛蟠的确是改了,就算偶尔被狐朋狗友拉出去,也就是喝两杯,并不胡来,每天都早早回府,想的都是开铺子做生意的事。
这才是薛家的种!
这才是她儿子!
贾赦将单子放在旁边,然后说:“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您真是神机妙算,我今日上门的确是有事相求,不知怎么回事,威尔逊先生最近的态度很古怪,恐怕是有小人嚼舌根想坏我姻缘,请姨伯父相助。”
等等,说好的相风水选铺面呢?
☆、第106章
薛蟠的婚事大老爷早就看过了,用个贴切点的词叫一波三折,说好听点是好事多磨。别看先前最闹腾的是薛姨妈,她反而不是什么阻碍,儿子已经被宠成这样,为娘的还管得住?再说安娜,她愿意同这呆子相好那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好事,威尔逊先生在法兰西是有爵位的,他是新兴贵族,上升的势头很猛并且膝下仅得一女。让薛姨妈诟病的那些行为都是他们那边的习惯,贴面礼、吻手礼就不说了,送的衣裳那都是巴黎上流社会的高级定制,至于另外两件,虽然知道Horloge在大清朝被称之为钟,她的文化底蕴真的没深厚到能把“送钟”和“送终”联系在一起,别说联系在一起,安娜连送终是啥意思都不明白,西方将送终啊奔丧之类的行为称之为出席葬礼。
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接触得多了她自然能消化,薛姨妈这边因为看到儿子的转变,自然会将这些同安娜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话,那讨厌的法兰西女人也并非一无是处,她对蟠儿有积极正面的影响。此种想法一旦在心里扎根,慢慢的就会改变她的想法,作为商户人家的太太,并且是独自抚养儿女长大的寡妇,薛姨妈比谁都明白生活的艰辛,商人就意味着三代不可入仕,薛家注定走不上官途。
大清朝有个说法,老百姓怕商,商怕官。
级别不用太高,小小一个知县就能让你体验到人世艰难。若威尔逊先生只是个普通商人也罢,偏偏他在法兰西有爵位在身,薛姨妈虽然没读过书,她也知道爵位不等于官职,能够配得上这两个字,威尔逊先生不是好打发的……蟠儿已经招惹了人家姑娘,就算对方不怎么检点,要甩掉也不容易。
虽然没有婚约,除非有完全的交代,否则由不得他们反水。
从这个角度薛蟠不用操心过多,想娶安娜进门真正的难关在未来岳父那边,要说西方开放,动不动就搂搂抱抱的确有伤风败俗之嫌,不过,看待婚姻,他们比大清朝严肃得多。除了少数未开化地区,整个欧洲都奉行一夫一妻。法兰西普遍信奉天主教,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倒是可以有许多情人。站在男人的角度怎么都好,作为父亲,威尔逊先生就双标了,他自己有好些个红颜知己,却完全不能接受薛蟠上青楼这种行为,得知安娜死心塌地爱上这么个人以后,他还特别查过大清朝在婚姻方面的规定。
明面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实际是两个极端。最底层的贫民是纳不起妾的,讨生活都来不及,哪有闲心养女人。只要有余粮余钱,难免不动心思,饱暖思淫欲。大清朝有句知名度很高的话,诠释男人们的心态:
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家底稍微厚点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家花野花齐绽放。
……
显然,薛蟠就属于第二种。
至少在威尔逊先生看来是这样。
生意头脑以及办事能力倒是得到证实,对他的人品却越发怀疑。这么懂女人的心思,经验得多丰富?薛蟠要是知道未来岳父折腾他的原因,得哭出血泪来,他活到现在从没认真做过什么事,为了安娜,他破天荒做了两件--讨好威尔逊先生以及往死里琢磨生意经,结果竟起了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