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番外(1741)
闻言,孟国忠和其他闻声赶来的将领都相信了,虽然孟良觉得不对劲,这位陆才成完全不是那种高瞻远瞩的人,又怎么可能想到提前探听消息呢。
但当时孟国忠信了,对自己莽撞的破坏了计划,相当愧疚,自请领了二十军棍。
那二十棍打得极重,当晚孟国忠就发起了高烧,好容易被军医救回来,之后一个月也总是反复,伤一直好不了。
孟良相当难过,为自己的不谨慎连累了父亲,但孟国忠一点不怪他,甚至认为他做的对,发现问题及时禀告,这哪里有错。
错的是他不该失去理智,没有去找将军问清楚,就冒然行动,以至于好好的计划,就这样泡汤了。
说到底,是他这个副将对主将心存偏见,认为他外戚上位,志大才疏,不堪为主将。
因而遇到一点风吹草动就炸,是他失职。
孟国忠愧得肠子都青了,可还是安慰儿子。
孟良此后一个月都没有出去,在父亲身边悉心照顾,可无论他多用心,父亲的伤一直反复,怎么也好不了,甚至有溃烂的趋势。
他觉得军医的水平不行,打算去大同城内为父亲请别的大夫来看看。
可等他进城没多久,突然传来军情,鞑靼部落袭击大同城,城门紧急关闭,三日后鞑靼骑兵退走,才终于打开。
这三日,任何人不得进出,暂时为防城内有鞑靼奸细里应外合,打开城门,要求非士兵不得靠近,不然一律当斩。
孟良心急如焚,却没什么办法,军令如山,他又怎么会不懂。
好容易熬过三日,赶去城外军营,却发现焦土一片,军营内死伤无数,而他的父亲……也牺牲了!
讲到这里,孟良忍住了哽咽,摸了一把眼泪,“我不知为何,就是怀疑此次的突袭,和之前的粮食运输有关,于是为父亲举办葬礼之余,还打听了遇袭的全过程。”
怎么说呢,全程就一个巧字。
在遇袭之前,主将陆才成说是收到消息,鞑靼要袭击大同几百里外的小镇,于是带人去设伏。
他把军营里四分之三的人都带走了,包括了大部分将领,只留下三人。
另外两人在鞑靼来袭时,竟然因为喝酒喝醉了,怎么叫都叫不醒,士兵们没办法,只好去请正在养伤的孟国忠。
虽然背后伤口溃烂渗血,但军情紧急,孟国忠毫不犹豫,立刻组织士兵防御并反击,另外还派了人去叫回主力部队。
他们还没有走远,此时赶回来,正好和军营里应外合,包围鞑靼,兴许还能大获全胜。
然而传令兵跑到说好的地点,竟没发现一人,大军去哪儿了?
孟良讽刺一笑,“说是临时收到消息,鞑靼改变方向,去袭击另外一座城,而他们现在赶过去,还来得及截杀,军情紧急,他们来不及给军营报消息,就直接离开了。于是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整整三天,数万人的军队,不知所踪,呵呵!”
场上众人皆惊,但凡不是个蠢的,都不可能听不出他话中的含义。
这哪里是巧合,分明是刻意为之!
孟良深吸口气,压下喷薄而出的恨意,“整整三天,父亲带着剩余的两万多人,苦熬了三天,既没有等到主力军队回来,也没有等到大同城内的守军!明明他们只要稍微一打探,就知道父亲带着士兵坚守住了军营,只要再派出一队人马,就有获胜的希望!父亲这边损失惨重,鞑靼那边又何尝不是?他们擅长马战,可父亲利用军营的便利,设下种种陷阱,他们不得不放弃骑兵的冲锋,选择真刀真枪比拼。三天的持续战,鞑靼也人困马乏,只要稍稍一使劲,就可以把他们全部留下!”
“然而城内守军是怎么做的?坚守不出,对同袍的求援,丝毫不理会,任由两万多人白白牺牲!三天后,军营死伤殆尽,鞑靼人进去抢走所有粮食,然后跑了。不过几个时辰,主力军队回来了,离得可真近啊,他们居然也没想着去把粮食抢回来,而是以行军困乏为由,暂时修整。”
“这一休整,就是整整三天,直到新的粮食运到军营,于是他们意思意思,去外面转了一圈,带回一些粮食,说是抢回来的。你们信吗?三天后,追赶鞑靼骑兵,还能把粮食抢回来?”
众人皆无言,明白孟良的质问有道理,别说三天,就是一天,他们也能跑得没影。
可鞑靼毕竟带着粮食,几个时辰的话,立刻去追,兴许真能抢回来,三天就别想了。
有那记性好的,还记得十年前关于这一战的记载,副将战事失利,没守住军营,以至粮食被抢。主将当机立断,带人抢回来,粮食损失不大,但人员伤亡四分之一!
当时朝廷的是怎么应对的,下旨嘉奖陆才成,皇帝还赏赐了金腰带,以及报上来的武将统统往上升一级,包括那个守住大同城,没有让鞑靼侵袭成功的将军。
至于对战死的,发放了一些抚恤金,没有额外的奖励,毕竟他们没受住军营嘛。
皇帝显然也想到了,当初知道陆才成立功,高兴异常,对于损失的士兵,把责任都怪到战死的孟国忠身上了,不过他都战死了,也就没有下旨责罚。
想到当初的得意,皇帝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孟良立刻闭嘴,不要再说了。
然而刚刚是他坚持要把人找出来,现在爆出这么大一个新闻,不用想也知道,太上皇不会任由他阻止孟良说下去的。
孟良说到这里,浑身颤抖,眼睛赤红,恨意无限,“而这些,也只不过是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