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番外(548)
“你不是进士吗?”
“武进士。”
“武进士也是进士。”
“……”
陈实功一边观察各个脏腑的位置、形态特征,一边把看到的说出来,刘守有帮他记录,朱翊钧在一旁监工。
陈实功很投入也很享受这一过程,时不时会叫朱翊钧过去一起看:“早在一千多年前,《八十一难经》就有记录胃、小肠、大肠的位置,与之相比,几乎一致。”
朱翊钧说:“所以,一千多年了,你们这些医者,竟然也不清楚脏腑、经脉具体位置。”
陈实功无可辩驳,医者也要读《四书》、《五经》,也要受到“仁义礼智信”的约束,陈实功已经是其中之异端。
他也曾尝试打破人们落后的观念,结果被赶了出来,白白送掉了杜小姐一条性命。
师父让他反思,他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自己默默坚持就好了,不必非要别人认同。
这一场攸关大明医学进步的解剖学探索,就这么个简陋的环境中草草进行。
结束之后,陈实功仔细为杜小姐缝合归为,整理好她的遗容,又重新放回棺材里,叫小厮填坑。
朱翊钧回来喝了杯热茶,那边完工之时,天色已经蒙蒙亮。
张简修松了口气,这一晚对他的冲击太大,总算可以离开了。
朱翊钧却和陈实功一起站在杜小姐墓前鞠了一躬,陈实功说道:“在下替天下百姓,感谢小姐大义。”
朱翊钧以茶代酒,洒在小姐墓前,以表敬意。
陈实功又向朱翊钧拱了拱手:“多谢公子出手相助,在下告辞了。”
说完,他招呼两个小厮,转身要走。
“站住!”朱翊钧发话,锦衣卫立即上前,拦住三人去路,“这就要走了?”
陈实功道:“要不我请公子进城用个早饭。”
朱翊钧冲他笑了笑:“抓起来。”
“……”
陈实功真不是随口一说,进了通州,果真请朱翊钧吃了顿早饭。
豆腐脑、油馓子、方笼糕、蟹黄汤包……朱翊钧一点也不跟他客气,敞开了吃。
陈实功家底殷实,也不跟他计较,付钱便是。
“回去晚了,被师父发现,要挨罚的,在下要回去了。”
“啊切~”朱翊钧揉了揉鼻子,“我好想染了风寒,走,请你师父瞧瞧去。”
“……”
陈实功看他一眼,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一点没有生病的迹象,但甩又甩不掉,动不动就要把人抓起来,也不只是哪里来的活土匪,惹不起,只能让他跟着去。
还未走到医馆,远远地发现门口围了好多人。朱翊钧道:“看来你师父果然是位名医,一大早,就有这么多人前来就诊。”
陈实功却皱起了眉头,他师父确实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大夫,否则怎么会被杜家请去给小姐治病。
可是,瞧这里三层外三层的规模,怎么看都不像是来治病的,倒像是来闹事的。
陈实功心中有生起不好的预感,快步往回走,朱翊钧也赶紧跟了过去。
他们刚走到人群外,就听到中间有人高声喧哗:“陈家那小子在哪里,快叫他出来!”
“再不出来,我可要报官了!”
随后又有妇人的哭声:“莺儿,我的莺儿,你死得好惨,闭了眼还要叫人如此糟践。”
“???”
朱翊钧越听越不对劲,这哪里是看病,这是冲着陈实功来的。
莺儿是谁?不就是陈小姐的闺名吗,墓碑上写着呢。
这才几个时辰,怎么事情就传到杜家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陈实功,明代外科医家。
当然,故事是我瞎编的。
第256章 杜老爷恼怒非常,……
杜老爷恼怒非常,杜夫人掩面哭泣,杜家上上下下来了几十口人,为他们刚去世的女儿讨一个公道。
“乡亲们都来评评理,陈实功究竟是何居心。小女病重,他说要切开小女副部。现在小女病逝,他还不肯放过,竟是伙同一帮来路不明之人,掘了小女的墓,还对她……对她……”
说到这里,杜夫人竟是哭得晕厥过去。
旁边的围观百姓,哪里听得“掘墓”二字,纷纷露出惊骇的神情。
有人说:“陈大夫品行端方,怎会做这种事?”
“就是,去年我爷爷摔倒骨折,就是陈大夫治好的。”
“那可不一定,知人知面不知心。”
“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要切开肚子,切肚子不是还得脱衣服,不知安的什么心。”
“你们有什么证据说是陈大夫干的?”
“就是,有证据就拿出来!”
“那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不是他干的?”
此时,一位老人在药童的搀扶下,从医馆走出来:“那日出诊回来,老夫就让毓仁(陈实功表字)闭门思过,院门都不出,又怎会出城?”
这就是陈实功的师父沦溟,他满头白发,看不出年纪,眉目却十分慈祥。
那药童也说道:“我师兄是什么人,各位乡亲知根知底他每日不是在医馆坐堂,就是去各位家中出诊,你们也都知道。刚才所说来路不明之人,我师兄又怎会认识呢?”
这药童口齿伶俐,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围观群众窃窃私语,拿不定主意,究竟该支持哪一方。
“好好好,”杜老爷气得不轻,“待我请出证人,看你们如何狡辩。”
他还有证人,不仅围观群众意外,朱翊钧更意外。
昨晚,周围都是锦衣卫,有人靠近,他们怎么没有发现?